[发明专利]电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4542.0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1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宇都宫文靖;道关隆国;田中亚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普凌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07 | 分类号: | H02M3/07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何欣亭;杨美灵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装置 | ||
该电源装置具备:蓄电部,接受发电电力并进行蓄电;升压部,由从所述蓄电部供给的蓄电电力,生成电压比该蓄电电力的电压高的升压电力,将生成的所述升压电力向负载供给;以及电压检测部,当所述蓄电部的蓄电电压上升而成为所述升压部的最低动作电压以上的电压时,向所述升压部输出许可所述升压部的升压动作的升压动作许可信号。所述升压部在从所述电压检测部输出所述升压动作许可信号时,通过从所述蓄电部供给的所述蓄电电力开始升压动作,并且将因该升压动作而生成的所述升压电力作为动作电源而进行动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将发电的电荷蓄电,使蓄电的电荷流过负载,从而使负载动作的技术(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7-181278号公报)。
图5是示出现有的电源装置100的功能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该电源装置100具备:发电元件10;电容器20;二极管110;电压检测电路30;定时器电路TM;逻辑积电路AND;开关SW;以及电压控制电路VR。
电源装置100将发电元件10所发电的电力供给负载LD的端子T8。发电元件10从端子T1输出的发电电力作为流过布线L1的电流I1及流过布线L2的电流I2而向电容器20供给。电容器20蓄积由发电元件10发电的电荷。蓄电到电容器20的蓄电电力作为电流I11而向电压控制电路VR供给。电容器20经由布线L3接地。二极管110在发电元件10不发电时防止来自电容器20的电流的逆流。定时器电路TM根据时间来控制向负载LD供给电力的间歇动作。逻辑积电路AND将来自电压检测电路30的端子T3的输出和来自定时器电路TM的输出之逻辑积进行输出。开关SW根据逻辑积电路AND的输出进行导通截止。电压控制电路VR控制向负载LD供给的电压。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电压检测电路30在端子T2(电压检测端子)检测电容器20的充电电压。充电电压为能够使负载LD动作的电压以上,当有来自定时器电路TM的输出时,开关SW导通。由于开关SW导通,电容器20的蓄电电力作为电流I7经由电压控制电路VR向负载LD供给。
可是,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若利用电容器20的蓄电电力来使负载LD动作,则电容器20的充电电压下降。若电容器20的充电电压低于负载LD的最低动作电压,则负载LD将不能动作。即,仅在电容器20的充电电压为负载LD的最低动作电压以上的情况下,负载LD才能动作。
即,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电容器20的充电电压小于负载LD的最低动作电压的情况下,不能将蓄电到电容器20的电力用于负载LD的动作。即,在上述情况下蓄电到电容器20的电力会被浪费。
因此,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若考虑不能利用于负载LD的动作的电力的量,则作为电容器20需要采用较大的电容器,因此电源装置100整体会增大。另外,在增大了电容器20的情况下,电容器20放电后,对电容器20进行充电到能够使负载LD动作为止的期间会变长。
如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在蓄电电力的电压低于使负载动作所需要的电压的情况下,不能利用蓄电电力,蓄电电力会被浪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更多地利用蓄电电力的电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达成有关目的,采用了以下的方式。
(1)即,本发明的一种方式为电源装置,具备:蓄电部,接受发电电力并进行蓄电;升压部,由从所述蓄电部供给的蓄电电力,生成电压比该蓄电电力的电压高的升压电力,将生成的所述升压电力向负载供给;以及电压检测部,当所述蓄电部的蓄电电压上升而成为所述升压部的最低动作电压以上的电压时,向所述升压部输出许可所述升压部的升压动作的升压动作许可信号,所述升压部在从所述电压检测部输出所述升压动作许可信号时,通过从所述蓄电部供给的所述蓄电电力开始升压动作,并且将因该升压动作而生成的所述升压电力作为动作电源而进行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普凌科有限公司,未经艾普凌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45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