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发机圈式定子线圈端部柔性绝缘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174035.7 | 申请日: | 2017-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9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 发明(设计)人: | 庄安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金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H02K3/38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水发 机圈式 定子 线圈 柔性 绝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发机圈式定子线圈端部柔性绝缘结构。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公司和国内电机制造厂家生产的水发机圈式定子线圈(特别是用于合缝的定子线圈)在厂内试验和电站现场多次出现击穿事故,返修过程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失。
水发机圈式定子线圈均采用云母带包扎作为主绝缘,受圈式线圈设计结构和制造工艺的限制,为了便于嵌线,一般直线部分(槽部)绝缘采用模压固化工艺,端部和鼻部绝缘采取半固化工艺(在嵌线时,端部和鼻部绝缘有一定的柔性,减少嵌线过程中对线圈绝缘的损伤)。
但由于定子线圈从制造到嵌线时间跨度很长(特别是国外项目,多采用海运,仅运输就可能长达数月之久),定子线圈端部和鼻部绝缘会慢慢固化变硬,严重影响嵌线时的柔性。特别是合缝圈式线圈,由于需要扭曲的角度比常规线圈更大,若线圈端部和鼻部绝缘较硬,很容易导致出现嵌线困难的现象,从而较容易导致合缝线圈出现耐压击穿事故。
同时,在拆除更换击穿线圈过程中,又会再次对线圈绝缘造成损伤,甚至会出现反复更换、反复击穿事故。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整台定子线圈报废。严重耽误电站工期,且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通过创新性地在水发机圈式定子线圈端部和鼻部采用高电气强度的新型绝缘材料和设计新型绝缘结构,让制造完成的定子线圈电气性能满足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同时,在经过长时间放置后,端部和鼻部绝缘仍保持良好的柔性,能较轻松的进行嵌线,提高定子整体电气性能。解决水发机圈式线圈(特别是合缝线圈)嵌线困难、嵌线后易击穿的历史难题。该技术可以推广到所有水发机圈式定子线圈机组上,大大降低合缝定子线圈击穿率和返修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绝缘效果好、柔软性高、嵌线容易的水发机圈式定子线圈端部柔性绝缘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发机圈式定子线圈端部柔性绝缘结构,它包括定子线圈和绝缘结构,所述的定子线圈包括直线部分、左端部、右端部、左鼻部和右鼻部,左端部和右端部分别固连于直线部分的左边和右边,左鼻部与左端部固定连接,右鼻部与右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绝缘结构包括左右端部绝缘结构和左右鼻部绝缘结构,左右端部绝缘结构从外到内依次贴附设置有硅橡胶自粘带A、高阻带、多胶云母带A和聚酯纤维收缩带A,硅橡胶自粘带A包扎于高阻带的外表面,聚酯纤维收缩带A内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芯线模块A,所述的左右鼻部绝缘结构从内到外依次贴附设置有硅橡胶自粘带B、多胶云母带B和聚酯纤维收缩带B,硅橡胶自粘带B包扎于多胶云母带B的外表面,聚酯纤维收缩带B内从上到下间隔设置有多个芯线模块B;左右端部绝缘结构为左端部或右端部的外层,左右鼻部绝缘结构为左鼻部或右鼻部的外层。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鼻部上设置有芯线连接管A和芯线连接管B。
进一步地,所述的直线部分的绝缘结构也包括有多胶云母带A和聚酯纤维收缩带A。
进一步地,所述的硅橡胶自粘带A和硅橡胶自粘带B为相同的柔软性高的带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左右端部绝缘结构和左右鼻部绝缘结构均为扭曲性能强的管状结构。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创新性地采用硅橡胶自粘带作为主绝缘在水发机圈式定子线圈端部和鼻部进行包扎,替代原云母带包扎的主绝缘,不仅绝缘效果好,耐击穿能力强,而且硅橡胶自粘带的柔软性更高,可扭曲的角度比常规线圈更大,因而水发机圈式线圈嵌线更加容易。
2、本发明对定子线圈端部柔性绝缘结构进行了创新设计,采用多层绝缘的方式,绝缘效果好,同时保证了定子线圈电气强度满足电气性能试验的相关要求。
3、本发明采用硅橡胶自粘带包扎主绝缘的定子线圈,在定子嵌线时,能很顺利进行嵌线,且定子整机电气试验能满足标准要求,从而大大降低了合缝定子线圈嵌线击穿率和返修费用。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左右端部绝缘结构13的截面剖视图;
图3 为左右鼻部绝缘结构14的截面剖视图;
图中:1-直线部分,2-左端部,3-右端部,4-左鼻部,5-右鼻部,6-芯线连接管A,7-芯线连接管B,8-硅橡胶自粘带A,9-高阻带,10-多胶云母带A,11-聚酯纤维收缩带A,12-芯线模块A,13-左右端部绝缘结构,14-左右鼻部绝缘结构,15-硅橡胶自粘带B,16-多胶云母带B,17-聚酯纤维收缩带B,18-芯线模块B。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金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金英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40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