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室内净化空气的过滤材料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2167.6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55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发明(设计)人: | 陈庆;曾军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达立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9/08 | 分类号: | B01D39/08;B01D46/00;B01D53/88;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管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8 | 代理人: | 黄华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室内 净化 空气 过滤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净化空气的过滤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净化空气的过滤材料及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用于室内净化空气的过滤材料由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聚酰胺酸溶解后陈放12~15h,得到聚酰胺溶液;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分散于三乙醇胺中,得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分散液;在所述聚酰胺酸溶液中加入所述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分散液,混匀之后冷冻干燥,热亚胺化获得聚酰亚胺复合气凝胶;将聚酰亚胺复合气凝胶分散于聚丙烯晴溶液形成纺丝液,纺丝,织布形成透明滤布;其中,所述聚酰胺酸溶解的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硫氰酸钠或氯化锌。采用本发明的材料不但过滤效果很好,能将PM2.5颗粒彻底阻隔过滤,而且空气阻力很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化空气的过滤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室内净化空气的过滤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PM2.5细颗粒物是指环境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细颗粒物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空气污染就越严重。由于PM2.5细颗粒物细小,因此很难去除,并且由于PM2.5细颗粒物无处不在,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已经有大量流行病学证据表明,PM2.5有急性与慢性健康效应。急性健康效应体现在高PM2.5暴露增加患急性呼吸道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慢性毒性体现在PM2.5可能诱发肺癌、COPD(慢性阻塞型肺炎)、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也有研究表明对细颗粒物的暴露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
而现有技术难以有效将PM2.5细颗粒物过滤,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空气净化器或带口罩等方式应对空气污染,然而在室内,通过空气净化器换气过滤只能将大颗粒污染物除去。通常情况下,口罩也只能拦截粒径在10微米以上的较大颗粒物,并且口罩也有诸多的不方便。此外,粒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也难以过滤,而且极易悬浮在空气中。
将PM2.5细颗粒物快速聚集成大颗粒,可以有效消除雾霾的影响。而现有技术难以有效将PM2.5细颗粒物过滤,因此开发有高效过滤材料成为实现消除雾霾的有效途径。
申请号为CN201610375070.4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循环利用、高效低阻、抗菌防雾霾的空气过滤材料。所述空气过滤材料包括基材层和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为负载抗菌剂的纳米纤维层,所述过滤层通过原位生长法制得,以非织造布为基材层。本发明所述空气过滤材料对PM2.5会产生逐级截留阻隔,能够高效地拦截PM2.5微小气溶胶粒子,对于2.5μm的颗粒的过滤效率可以达到100%,对于尺寸为0.5μm和0.3μm的颗粒的过滤效率可以达到99%,空气阻力为37Pa,克重为22.89g/m2;本发明所述空气过滤材料操作简便易行,充分吸附烟雾后,可以通过水洗除去其上吸附的烟雾粒子,实现多次重复利用。然而其需要负载大量的银离子,成本较高。
申请号为CN201710440242.6 的发明专利申请涉及空气过滤领域,公开了一种空气过滤材料,其技术要点是: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细菌纤维素纤维50-100份、氧化锌2-10份、活性炭2-10份、磷酸二氢钾3-5份,玻化微珠30-50份、聚丙烯酸钠2-10份、氧化硅铝粉2-10份、四氧呋喃3-5份。包括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竹纤维10-20份、木质纤维10-20份和异丙醇3-5份。解决了现有过滤材料多使用无纺棉进行过滤,过滤效果一般,在现在PM2.5经常超标的情况下,原有的过滤材料很难发挥用处的问题。然而其过滤和清除PM2.5的效果有限,过滤后的空气仍然不能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达立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湖州达立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21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醛净味器滤芯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碎石厂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