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容式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72065.4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253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易真翔;叶一舟;高适萱;秦明;黄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P5/08 | 分类号: | G01P5/08;G01P1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极板 衬底 空气层 气层 微柱 第三层 第一层 风速风向传感器 传感器 电容式 三维 从上向下 风速测量 布设 零功耗 底面 顶面 可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容式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微柱、第二微柱、衬底、第一空气层、第二空气层、第一层金属极板单元、第二层金属极板单元和第三层金属极板单元;所述第一微柱连接在衬底的顶面,第二微柱连接在衬底的底面,第一空气层、第二空气层和金属极板单元位于衬底中,第一层金属极板单元、第一空气层、第二层金属极板单元、第二空气层和第三层金属极板单元从上向下依次布设;第一空气层中设有第一微支点,第二空气层中设有第二微支点,第一微支点和第二微支点分别与衬底连接;第一层金属极板单元、第二层金属极板单元和第三层金属极板单元嵌在衬底中,可用引线引出。该传感器可以实现零功耗,同时提高风速测量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的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电容式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
背景技术
风速检测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并在工农业生产、能源开发、交通旅游、气象预报以及物联网等诸多领域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际环境中的气流并不固定地沿着二维平面流动,还常常伴有垂直方向的分量,这类风被称为三维风。空中出现的晴空湍流就是一种三维风现象,飞行员很难事先发现,并且由于其对飞机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被称为飞机的隐形杀手,每年因此引发的飞行事故都时有发生。陆地上的龙卷风也是一种三维风现象,它威力强,破坏力大,对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还有许多重要领域,如飞机上升过程中空气流速测量和机翼剖面优化、风力发电中涡扇控制、车辆风阻和噪声减小以及智能家居中室内风速调控等,都需要对三维风速和风向进行测量,而一维和二维风速传感器难以满足其要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容式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以实现零功耗,同时提高风速测量的可靠性。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容式三维风速风向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微柱、第二微柱、衬底、第一空气层、第二空气层、第一层金属极板单元、第二层金属极板单元和第三层金属极板单元;所述第一微柱连接在衬底的顶面,第二微柱连接在衬底的底面,第一空气层、第二空气层和金属极板单元位于衬底中,第一层金属极板单元、第一空气层、第二层金属极板单元、第二空气层和第三层金属极板单元从上向下依次布设;第一空气层中设有第一微支点,第二空气层中设有第二微支点,第一微支点和第二微支点分别与衬底连接;第一层金属极板单元、第二层金属极板单元和第三层金属极板单元嵌在衬底中,可用引线引出。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一层金属极板单元包括同层布设的第一金属极板、第二金属极板、第三金属极板和第四金属极板。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二层金属极板单元包括同层布设的第五金属极板、第六金属极板、第七金属极板和第八金属极板,且第五金属极板和第一金属极板相对,第六金属极板和第二金属极板相对,第七金属极板和第三金属极板相对,第八金属极板和第四金属极板相对;第五金属极板和第一金属极板之间形成上层第一电容,第六金属极板和第二金属极板之间形成上层第二电容,第七金属极板和第三金属极板之间形成上层第三电容,第八金属极板和第四金属极板之间形成上层第四电容。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第三层金属极板单元包括同层布设的第九金属极板、第十金属极板、第十一金属极板和第十二金属极板,且第九金属极板和第五金属极板相对,第十金属极板和第六金属极板相对,第十一金属极板和第七金属极板相对,第十二金属极板和第八金属极板相对;第九金属极板和第五金属极板之间形成下层第一电容,第十金属极板和第六金属极板之间形成下层第二电容,第十一金属极板和第七金属极板之间形成下层第三电容,第十二金属极板和第八金属极板之间形成下层第四电容。
作为优选例,所述衬底为PDMS衬底。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容式三维风速传感器,采用将敏感元件置于衬底内部,避免了与风场的直接接触,提高了风速测量的可靠性。此外,该三维风速传感器全部由无源元件组成,真正实现零功耗。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720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小管道测速仪及其测速方法
- 下一篇:一种人体存在和移动的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