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9202.9 | 申请日: | 201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96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守弘;高垣忠史;石田忍;浜岛彻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1/20 | 分类号: | F16H1/20;F16H5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严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 机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传动机构,当在同一轴上设置有多个人字齿轮的情况下,能够确保人字齿轮的调芯作用。关于相对于在第1人字齿轮与第2人字齿轮的啮合部产生的轴向的力的第1轴承的轴向位移量以及第2轴承的轴向位移量,与相对于在第3人字齿轮与第4人字齿轮的啮合部产生的轴向的力的第2轴承的轴向位移量以及第3轴承的轴向位移量的关系,第2轴承构成为使轴向位移量比第1轴承以及第3轴承中的至少一方的轴向位移量小。采用本发明,能抑制人字齿轮的轴向动作在与多个人字齿轮啮合的齿轮轴上发生干涉而阻碍相互的调芯作用。由此,能够利用与多个人字齿轮啮合的齿轮轴确保人字齿轮的调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6-56888中公开了一种传动机构来作为装载在车辆中的传动机构,利用人字齿轮彼此啮合而成的齿轮副构成主减速齿轮副,该主减速齿轮副使主减速主动齿轮与主减速被动齿轮啮合。
发明内容
在人字齿轮彼此啮合而成的齿轮副中,在人字齿轮存在误差成分(啮合误差)的情况下,在啮合部,人字齿轮成为单齿面接触,产生轴向的力。该轴向的力使人字齿轮沿轴向移动,所以在啮合部使人字齿轮成为双齿面接触的调芯作用发挥作用。由此,人字齿轮能比正齿轮减少振动和噪声。
但是,当在一个旋转轴上设置有多个人字齿轮的情况下,会在多个啮合部分别产生轴向的力,所以在同一轴上,多个人字齿轮的轴向动作发生干涉,可能相互阻碍调芯作用。
本发明提供一种当在同一轴上设置有多个人字齿轮的情况下,能够确保人字齿轮的调芯作用的传动机构。
本发明的传动机构包括第1轴、第2轴、第3轴、第1轴承、第2轴承和第3轴承,上述第1轴具有第1人字齿轮,上述第2轴具有与上述第1人字齿轮啮合的第2人字齿轮,以及沿轴向与上述第2人字齿轮并列设置的第3人字齿轮,上述第3轴具有与上述第3人字齿轮啮合的第4人字齿轮,上述第1轴承是将上述第1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滚动轴承,上述第2轴承是将上述第2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滚动轴承,上述第3轴承是将上述第3轴支承为旋转自如的滚动轴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人字齿轮和上述第1轴构成为一体地旋转,并且沿轴向一体地移动,上述第2人字齿轮、上述第3人字齿轮和上述第2轴构成为一体地旋转,并且沿轴向一体地移动,上述第4人字齿轮和上述第3轴构成为一体地旋转,并且沿轴向一体地移动,关于相对于在上述第1人字齿轮与上述第2人字齿轮的啮合部产生的轴向的力的上述第1轴承的轴向位移量以及上述第2轴承的轴向位移量,与相对于在上述第3人字齿轮与上述第4人字齿轮的啮合部产生的轴向的力的上述第2轴承的轴向位移量以及上述第3轴承的轴向位移量的关系,上述第2轴承构成为使上述轴向位移量比上述第1轴承以及上述第3轴承中的至少一方的上述轴向位移量小。
在本发明中,支承多个人字齿轮的第2轴承构成为使轴向位移量比支承单个人字齿轮的第1轴承以及第3轴承中的至少一方的轴向位移量小。也就是说,相对于在第1人字齿轮与第2人字齿轮的啮合部产生的轴向的力,第1人字齿轮比第2人字齿轮易于沿轴向移动,所以利用第1人字齿轮的轴向动作,确保第1人字齿轮与第2人字齿轮啮合的齿轮副的调芯作用。或者,相对于在第3人字齿轮与第4人字齿轮的啮合部产生的轴向的力,第4人字齿轮比第3人字齿轮易于沿轴向移动,所以利用第4人字齿轮的轴向动作,确保第3人字齿轮与第4人字齿轮啮合的齿轮副的调芯作用。由此,能抑制第2人字齿轮的轴向动作与第3人字齿轮的轴向动作在第2轴上发生干涉而阻碍相互的调芯作用。
本发明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优选的是,上述第2轴承的轴向刚性比上述第1轴承的轴向刚性以及上述第3轴承的轴向刚性中的至少一方大。
在上述发明中,支承多个人字齿轮的第2轴承构成为使轴向刚性比支承单个人字齿轮的第1轴承以及第3轴承中的至少一方的轴向刚性大。轴向刚性表示轴向变形相对于轴向的力的难易程度。因此,第1人字齿轮比第2人字齿轮易于沿轴向移动,或者第4人字齿轮比第3人字齿轮易于沿轴向移动。由此,能抑制第2人字齿轮的轴向动作与第3人字齿轮的轴向动作在第2轴上发生干涉而阻碍相互的调芯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92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隙机构及减速器
- 下一篇:移相器的相位调节系统及其动力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