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深海高压水溶液体系电化学测试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8465.8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3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崔宇;胡胜波;刘莉;王福会;李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深海 高压 水溶液 体系 电化学 测试 工作 电极 及其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深海低温高压水溶液体系电化学测试领域,具体为一种实现深海高压水溶液体系电化学测试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工作电极由核心部件和绝缘密封部件组成,核心部件由工作电极试样、高强度密封环氧树脂、铜芯座和银丝导线等电连接部件组成。绝缘密封组件由工作电极试样低温绝缘密封、电连接绝缘密封及高压釜连接绝缘密封等组成。工作电极试样采用特殊的环形结构,用高强度密封环氧树脂进行封装处理,结合绝缘组件及低温氟橡胶密封圈将其安装到高分子绝缘耐压壳体中。电连接组件以压力接触的形式安装在工作电极的后方,沿绝缘密封管,经过高压釜连接绝缘密封组件延伸至高压釜外,可以满足低温高压全浸式高压釜中密封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深海低温高压水溶液体系电化学测试领域,具体为一种实现深海高压水溶液体系电化学测试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深海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深海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对海洋资源的探测与开发,深海环境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材料在低温高压环境下的腐蚀性能是深海用材料设计的一个重要性能指标,材料在模拟深海的低温高压环境下的腐蚀性能评价成为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电化学测试技术可以原位的监测金属材料在水溶液环境中的腐蚀历程,同时评价金属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但由于低温高压水环境条件苛刻,对模拟设备和工作电极的制备工艺要求较高,实现较为困难。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研究设备中工作电极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密封性能差,无法保证较高静水压力下的测试稳定性,更无法进行低温、长时间、压力交变等环境下的测试工作。因此,本发明研发一种实现深海高压水溶液体系电化学测试的工作电极,其资助项目: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常温腐蚀与防护,51622106,2016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现深海高压水溶液体系电化学测试的工作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解决在模拟低温高压深海苛刻环境时,对实验设备和工作电极的制备工艺要求较高,实现起来非常困难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实现深海高压水溶液体系电化学测试的工作电极,具体结构特征如下:
高分子绝缘耐压壳体的一端与耐压管下连接体的一端连接,耐压管下连接体的另一端与耐压管上连接体的一端对接,耐压管上连接体的另一端与双锥形连接件的一端对接,双锥形连接件的另一端穿过高压釜盖,双锥形连接件穿入高压釜盖的一端安装锥形绝缘密封套,双锥形连接件穿出高压釜盖的一端加四氟乙烯平垫Ⅱ采用紧固螺母Ⅱ锁紧,穿出后的双锥形连接件安装上压帽;高分子绝缘耐压壳体、耐压管下连接体、耐压管上连接体、双锥形连接件组成工作电极杆,高分子绝缘耐压壳体、耐压管下连接体、耐压管上连接体、双锥形连接件均为中空结构,相互连通的中空部分形成绝缘密封管,该绝缘密封管中设置热收缩绝缘护套包覆的银丝导线;银丝导线的一端伸出热收缩绝缘护套后,经过高压釜连接绝缘密封组件延伸至高压釜外;银丝导线的另一端伸出热收缩绝缘护套后,通过铜芯座与工作电极试样连接;工作电极试样设置于高分子绝缘耐压壳体中,工作电极试样为在圆片状结构一侧采用环形凹槽,环形凹槽采用环氧树脂进行封装,环形凹槽中的环氧树脂外侧设置O型氟橡胶密封圈Ⅰ。
所述的实现深海高压水溶液体系电化学测试的工作电极,耐压管上连接体与双锥形连接件对接处采用凸凹配合,并且在所述对接处的外侧设置与正反螺母连接的螺纹,耐压管上连接体与双锥形连接件通过正反螺母紧固连接。
所述的实现深海高压水溶液体系电化学测试的工作电极,高分子绝缘耐压壳体中设有垂直相通的孔道:直孔道和侧孔道,耐压管下连接体与高分子绝缘耐压壳体螺纹连接,高分子绝缘耐压壳体的一端伸至耐压管下连接体的下端口内,高分子绝缘耐压壳体通过外螺纹与耐压管下连接体的内螺纹连接;同时,所述耐压管下连接体的下端口中设置中空的定位导向杆,所述高分子绝缘耐压壳体的一端与定位导向杆外侧的台肩之间设置四氟乙烯平垫Ⅰ,定位导向杆的一端伸至所述高分子绝缘耐压壳体的直孔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84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