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近端抑制度小型化微带发夹线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8352.8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0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维;吴浩发;彭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P1/207 | 分类号: | H01P1/207 |
代理公司: | 31236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庄文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谐振器组 电感线 耦合缝隙 抽头式 谐振器 滤波器 交叉耦合 外部耦合 发夹线 微带线 近端 微带 微波 高集成度 高平坦度 滤波特性 平行耦合 一端连接 移动通信 耦合 宽频带 双频带 频段 插损 覆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近端抑制度小型化微带发夹线滤波器,包括:谐振器组、抽头式外部耦合和基于交叉耦合的微波电感线;所述抽头式外部耦合包括微带线,所述微带线直接连接在所述谐振器组两侧的谐振器上;所述基于交叉耦合的微波电感线包括耦合缝隙以及电感线,所述电感线一端与所述谐振器组一侧的谐振器抽头式耦合,另一端连接所述耦合缝隙,所述耦合缝隙与所述谐振器组另一侧的谐振器平行耦合。本发明能够在小型化条件下兼有宽频带、低插损、高平坦度等特性,其双频带可以覆盖第五代移动通信的4.8‑5.0GHz频段,其在高集成度的条件下兼有良好的滤波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近端抑制度小型化微带发夹线滤波器。
背景技术
基站射频前端所需滤波器的小型化,低插损,高带内平坦度和高带外抑制现实需求是滤波器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微带滤波器,大都采用直接耦合的结构设计,难以满足随着通信通道数不断增加带来的近端的抑制度高要求。
同时,现代移动通信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高性能通信质量的迫切需求,第五代移动通信中,大规模MIMO有源天线阵列的使用使得射频前端数不断增加,邻道干扰不断严重,随之而来的是对滤波器高近端抑制度要求的不断提高。
针对上述需求,当前国内外业界工作者提出了很多创新理论和结构并不断深化对其认识。其中,Kurzrok教授在1966年设计的交叉耦合滤波器在业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与传统微波滤波器相比,交叉耦合滤波器能够提高性能并减小尺寸。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国内外业界工作者提出了各种满足于交叉耦合理论的滤波器结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近端抑制度小型化微带发夹线滤波器。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近端抑制度小型化微带发夹线滤波器,包括:谐振器组、抽头式外部耦合和基于交叉耦合的微波电感线;
所述抽头式外部耦合包括微带线,所述微带线直接连接在所述谐振器组两侧的谐振器上;
所述基于交叉耦合的微波电感线包括耦合缝隙以及电感线,所述电感线一端与所述谐振器组一侧的谐振器抽头式耦合,另一端连接所述耦合缝隙,所述耦合缝隙与所述谐振器组另一侧的谐振器平行耦合。
较佳的,所述谐振器组包括并排排列的至少两个谐振器。
较佳的,所述谐振器为发夹线形式的微带线。
较佳的,相邻所述谐振器的开口方向相反。
较佳的,所述谐振器组的谐振器数量为四个,长度分别为17.96mm、18.04mm、17.84mm以及17.61mm,相邻谐振器之间的耦合距离分别是0.55mm、0.64mm以及0.49mm。
较佳的,所述抽头式外部耦合的微带线与所述谐振器的接触点位置为所述谐振器长度的四分之三处。
较佳的,所述抽头式外部耦合的微带线的电阻为50ohm。
较佳的,所述基于交叉耦合的微波电感线的所述电感线为0.1mm,长度为22.89mm。
较佳的,所述基于交叉耦合的微波电感线的所述电感线为蛇形走线。
较佳的,所述耦合缝隙的宽度为0.13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在小型化条件下兼有宽频带、低插损、高平坦度等特性,其双频带可以覆盖第五代移动通信的4.8-5.0GHz频段,其在高集成度的条件下兼有良好的滤波特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835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