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燃料发生装置及应用其的水燃料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8151.8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850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易平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平得 |
主分类号: | B60K15/10 | 分类号: | B60K15/10;B60L50/72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5 | 代理人: | 古冠开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 发生 装置 应用 汽车 | ||
一种水燃料发生装置及应用其的水燃料汽车,水燃料发生装置包括电解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水雾化装置,水首先进入到水雾化装置,液体的水经过水雾化装置变成气体的水雾,气体的水雾再进入电解水装置进行电解还原处理变成氢气和氧气输出。它结构简单,实施容易,便于规模化生产,且成本低体积小,能快速高效电机液态的水产生足够的氢气和氧气供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燃料发生装置及应用其的水燃料汽车。
背景技术
一升水胜过一升油,水是100%清洁能源,有两种旧观念需要改变了。一是水火不容。二是水分解成氢氧气需要的能量大于氢燃烧释放的能量。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两种旧观念已经被彻底推翻。HHO(也称作布朗气)是水通过某种新电解技术而获得的一种可燃气体,它把分解得到的氢气和氧气收集在同一个容器内。它是氢氧原子的混合体。用新技术产生HHO燃烧释放的能量远大于产生它需要的电能。这就是水可以成燃料的原因。它的能效已经远远超过了石油。一升水胜过一升油。而且,是100%清洁能源。首先,我们让事实说话。
世界真正的第一部水燃料汽车世界真正的水燃料汽车的创始人应为美国的Stanley Meyer。1980年代,Meyers制造的一部水燃料汽车从洛杉矶开到纽约(大约3000公里)只用了83升水。不明人士曾向Stanley Meyers出价10亿美元,以便使他停止这项研发,但遭他拒绝。March 21,1996年3月21日,在他即将展示他的一部新的由他称之为水燃料电池(Water Fuel Cell)汽车之前,神秘的猝死于一饭店内。很多后人继续研究被称为水燃料圣杯的Stanley Meyers技术。但对于热衷于研究水燃料HHO的人而言,没有什么东西比Stanley Meyer的无法攻破和复制的水驱动汽车系统技术更不可捉摸的了。
在百度网站介绍,两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突飞猛进青年汽车发明制造水氢燃料汽车站在新能源科技前沿结合青年汽车控股南通百应能源有限公司生产氢燃料电池将新能源汽车次颠覆性革命创新,青年汽车集团董事庞青年介绍说青年水氢燃料车用加油也用充电只加水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轿车可达1000公里青年水氢燃料车车顶安置个蓄水箱车内特殊转换设置可以将水转换成为氢气再输入氢燃料反应堆产生电能然后驱动车载电机引擎使汽车行驶。
专利网上也公开了一种利用回收能量制取水燃料的双燃料汽车,专利号:CN01124961.7,申请日:2001年8月7日,涉及到一种汽车,特别是利用回收能量制取水燃料的汽车。本发明是先将水磁化,再通入裂解器中在高频电磁场和低压直流电场中制得水燃料,然后渗与燃油进入发动机做功。其优点是不消耗能源就达到节省燃油30%和降低排放50%的目的。利用本发明可以生产上述双燃料汽车,也可以将已有的燃油汽车改装成上述双燃料汽车。
但以上的水燃料汽车汽车只是在一个概念阶段,离规模生产还很遥远,主要的问题:1)结构太复杂,成本高,体积大,无法大规模生产应用;2)未解决如何快速对对进行电解产生足够的氢气和氧气,以上的水燃料汽车汽车只是在一个概念阶段,离规模生产还很遥远,主要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水电解装置在36V DC低压直流(或者24VDC\或者12VDC)供电的情况下,能否快速电解出氢氧的气体混合原料,按照目前的液体水的电解速度,远远没有达到要求,因此需要寻找一种能利用水快速生产电解出氢氧的气体混合原料的水电解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水燃料发生装置及应用其的水燃料汽车,它结构简单,实施容易,便于规模化生产,且成本低体积小,能快速高效电机液态的水产生足够的氢气和氧气供应。
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水燃料发生装置,包括电解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水雾化装置,水首先进入到水雾化装置,液体的水经过水雾化装置变成气体的水雾,气体的水雾再进入电解水装置进行电解还原处理变成氢气和氧气输出。
上述所述的水雾化装置是一个电子高频振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平得,未经易平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81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塑机单缸注射防漏油结构
- 下一篇:一种模具流道冷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