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线路板加工用冷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6780.7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24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年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浩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3/00 | 分类号: | H05K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90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线路板 工用 冷却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线路板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的下端设有底座,底座的上端设有传送带,传送带的两端活动连接有输送轮,传送轮均被转轴贯穿,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轴承轴和传送电机上,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制冷器以及传送带设计运输线路板设计,以及传送带两端的第一冷却口、第二冷却管、以及第二冷却管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的柔性线路板加工过程热量去除慢,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线路板加工时就将热量去除的问题,使得柔性线路板在加工时,就将线路板因摩擦焊接等产生的热量有效去除,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性能稳定性,安全可靠放心实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路板加工用冷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线路板加工用冷却装置,属于柔性线路板加工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柔性电路板又称“软板”,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制成的印刷电路,柔性电路提供优良的电性能,能满足更小型和更高密度安装的设计需要,也有助于减少组装工序和增强可靠性,柔性电路板是满足电子产品小型化和移动要求的惟一解决方法,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以承受数百万次的动态弯曲而不损坏导线,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并在三维空间任意移动和伸缩,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柔性电路板可大大缩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适用电子产品向高密度、小型化、高可靠方向发展的需要,传统柔性线路板在打孔或者焊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线路板过热问题,导致线路板实用性能可能发送损坏,影响使用,因此对于如何有效去除线路板在加工过程中的过热问题,便成为线路板生产中比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的柔性线路板加工冷却,多为人工在线路板加工完成后对其放置一段时间,使其热量挥发掉,才进行下一道工序,不仅浪费时间,且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并且冷却效率极对,对产品造成损伤,且此冷却方法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在线路板加工过程中就将加工热量去除,使得柔性线路板损坏率增加,影响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柔性线路板加工用冷却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的下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两端活动连接有输送轮,所述传送轮均被转轴贯穿,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轴承轴和传送电机上,所述轴承座和传送电机下端均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底座两侧上,所述底座的上位于传送带的两侧上均固定连接有凹形架,所述凹形架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冷却口,所述第二冷却口均与第一冷却管固定相连,所述第一冷却管均设置在凹形架的内部,且所述冷却管之间通过第二冷却管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二冷却管的另一端贯穿至凹形架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制冷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制冷器下端与底座一端固定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轴一端通过轴承与轴承座固定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冷却管位于传送带的内部设有第一冷却口。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和传送电机均设有两个,且成对设置在传送带的两端上。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制冷器以及传送带设计运输线路板设计,以及传送带两端的第一冷却口、第二冷却管、以及第二冷却管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的柔性线路板加工过程热量去除慢,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在线路板加工时就将热量去除的问题,使得柔性线路板在加工时,就将线路板因摩擦焊接等产生的热量有效去除,大大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和性能稳定性,安全可靠放心实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内部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浩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浩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67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