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过氧碳酸盐强化混凝除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6308.3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209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罗从伟;武道吉;谭凤训;许诺;王凯;周伟伟;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72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志坤 |
地址: | 25010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过氧 碳酸盐 强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过氧碳酸盐强化混凝除藻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将过碳酸盐和混凝剂按照体积质量比为1:(1~60)的比例混合,形成混合药剂;2)将步骤1)中的混合药剂加入含藻的水体中,混合药剂投加在含藻水体中后的总浓度为40~250mg/L;3)投加完成后,对水体依次进行快速、中速、慢速搅拌,然后静沉,即完成除藻过程;本发明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就能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成本低,无需外加能源,原材料来源方便,易于产业化,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过氧碳酸盐强化混凝除藻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干扰,导致很多地方的江河湖海出现了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富营养化水体的显著特征是浮游藻类的过度繁殖,尤其是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用水,藻类的大量繁殖一方面会使水体的水质大大下降,另一方面,这些水藻常常会粘附在滤料表面堵塞滤池,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严重影响饮用水安全。
目前水厂的除藻技术主要有预氧化、混凝沉淀、膜滤法、直接过滤法和气浮除藻法;其中膜滤法和直接过滤法受藻类堵塞的影响较大,膜寿命大大降低,制水成本加大。预氧化技术主要是用臭氧、次氯酸钠、高锰酸钾等对藻细胞进行灭火,但是这些预氧化技术往往会使藻细胞破裂,使胞内毒素释放到水中,易产生三卤甲烷等有害副产物,造成了二次污染,同时,氯气运输、贮存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和臭氧预氧化除藻需额外增加设备、投资运行费用高、操作复杂的问题。混凝沉淀法是水厂应用较为成熟的水处理方法,但是由于藻细胞是一种亲水性带有负电的有机体,而一般需要采用投加大量的混凝剂才能获得一定的除藻效果,如何有效的提高混凝沉淀工艺对藻类的去处效果,是当前水处理工艺中比较受关注的问题。
过氧碳酸盐是由碳酸盐、过氧化氢和水三组分体系利用氢键形成的复合物;目前,过氧碳酸盐主要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漂白洗涤剂和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过氧碳酸盐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分解为碳氧酸盐和过氧化氢,无毒、无嗅、无污染,而且过氧碳酸盐是一种温和的氧化剂。尽管过氧碳酸盐已经被证明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效果,但将其用于增强混凝剂的沉淀效果的报道尚未见到。
综上,现有的常用于除藻的技术仍然存在成本高、二次污染、混凝剂对藻类的沉淀效果差、除藻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的除藻方法,进一步提高除藻的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过氧碳酸盐强化混凝除藻的方法,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污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且该方法在常温常压下就能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制备成本低,无需外加能源,原材料来源方便,易于产业化,在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利用过氧碳酸盐强化混凝除藻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方法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具体的,本发明公开了下述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过氧碳酸盐强化混凝除藻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将过氧碳酸盐和混凝剂按照体积质量比为1:(1~60)的比例混合,形成混合药剂;
2)将步骤1)中的混合药剂加入含藻的水体中,混合药剂投加在含藻水体中后的总浓度为40~250mg/L;
3)投加完成后,对水体依次进行快速、中速、慢速搅拌,然后静沉,即完成除藻过程。
步骤1)中,所述过氧碳酸盐是由碳酸盐、过氧化氢和水三组分体系利用氢键形成的复合物。
优选的,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钠、碳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未经山东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63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