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路电源产品负载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3867.9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162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波;邓振东;曹志文;朱立湘;尹志明;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谭映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产品 负载 测试 设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路电源产品负载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测试设备包括上位机、若干通道以及与每个所述通道相对应的组件;所述上位机包括上位机软件,所述组件通过其对应的通道的串行通讯接口与上位机软件通讯连接;该设备具备多通道并行控制测试且其各通道独立控制电子负载或电阻仪并测试的功能,具备在多个电子负载或电阻仪组合中,智能识别电子负载或电阻仪的ID信息,并进行随机绑定,并让用户进行上线使用前审核确认,以便设备各通道控制串行通讯接口与电子负载或电阻仪进行绑定。在设备通道检索中,通过以上位机软件对设备内部各组件进行配对,灵活性高;数据保存表格格式新颖,形式简单易懂,查询效率高,具备于用户快速查询的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源产品负载测试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路电源产品负载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公司在大容量多节移动电源系列产品方面的逐渐导入,部分产品涉及二极管、电容等的测试,涉及产品是否二极管被击穿,电阻电容是否虚焊等的检测测评。某些产品涉及功率较大,产品会造成较大损耗。当前多节系列多串多并电源管理产品在当前行业中采用搭架“手工模拟测试的方式”进行测试,效率低下,测试过程操作繁杂无任何软件支撑,需要操作人员手工设置好各电源参数,还需要员工进行手工拼接点测,同时产品测试后无任何测试数据记录,产品测试更无追溯性可言。为更有效更可靠的保证设备测试的稳定性,简易性和简化后期维护程度,同时加强设备测试的可追溯性,通过我司自主开发的多通道并行控制测试的负载测试仪,来完成多路电源产品负载的测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多路电源产品负载测试测试设备及测试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路电源产品负载测试设备,包括上位机、若干通道以及与每个所述通道相对应的组件;所述上位机包括上位机软件,所述组件通过其对应的通道的串行通讯接口与上位机软件通讯连接;所述组件包括用于电源检测的电子负载或电阻仪。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备中的各通道独立控制各组件测试,所述设备通过若干所述通道并行控制测试的测试组件;所述通道至少为2个。
一种多路电源产品负载测试方法,包括多路电源产品负载测试设备,所述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智能识别设备中各通道组件:上位机软件通过各通道的串行通讯接口分别与与各通道相对应的组件进行通信,获取并解析识别出当前设备中的各组件的ID信息,同时通过上位机显示出当前设备的内部所有串行通讯接口值;
S20.设备与串行通讯接口的绑定点检:通过上位机软件的平台展示设备内部的所有的串行通讯接口值和组件的ID信息,对各串行通讯接口和各组件进行调试验证,并对确定好的串行通讯接口和组件进行绑定;对设备中所有串行通讯接口和组件的绑定后,再与设备编号进行绑定,生成相应的串行通讯接口组件清单报表并存储在数据库指定的数据表中;
S30.设备工作状态的判断:上位机软件自动识别该设备内部各组件的ID信息,并将识别到的各组件的ID信息与数据表中的对应组件的ID信息进行比较判断,当数据表中不存在该组件的ID信息,则自动把该组件的ID信息录入并注册进该数据表中;当数据表中存在该组件的ID信息,则检查该设备内部各组件的ID信息与数据表中记录的该设备内部所有组件的ID信息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弹出提示对话框,不允许设备测试;若一致,则正常运作允许设备正常测试;
S40.电源产品负载测试:设备的各组件通过其对应的通道与待测电源产品相连接,并对各组件灌输电流,读取各待测电源产品的元器件两侧的正常参数值以确定测试产品的元器件是否正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蓝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38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