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起动燃油长期贮存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2500.5 | 申请日: | 201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508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蒋紫春;杨旭;赵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22 | 分类号: | F02C7/22;F17C5/00;F17C13/02;F17D3/01 |
代理公司: | 11011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王雪芬<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0007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扇发动机 贮存 飞行 起动 燃油系统 涡轮风扇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 发动机点火 涡轮发动机 燃料品质 燃料填充 试验分析 系统结构 一次点火 一次使用 免维护 飞行器 油封 密封 燃料 统计 保证 成功 制定 生产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起动燃油长期贮存方法,涉及飞行器用涡轮风扇发动机长期贮存技术领域。本发明在航空发动机燃油系统油封的标准和规范基础上,结合飞行器用涡轮发动机研制、生产贮存经验,通过大量的试验分析统计,设计了适用于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起动燃料长期贮存的系统结构,制定了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起动燃料填充及密封的工艺方法,实现了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长期贮存,一次点火成功的导飞行器使用需求。本发明用于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长期贮存技术领域,极大地提高了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长期免维护,一次使用的可靠性目的。保证了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在16年以上的长期贮存中,燃油系统内的燃料品质稳定、正常,发动机点火起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器用涡轮风扇发动机长期贮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起动燃油长期贮存方法。
背景技术
飞行器用涡轮发动机具有长期贮存一次使用的特点,对起动的快速性和可靠性有很高要求,发动机装飞行器后无地面冷运转,交付的发动机燃油系统内必须填充好燃料,普通喷气燃料经长期存放会老化变质,生成固体颗粒物和胶质,同时酸值增加,造成管路流阻增加,腐蚀燃油管路。通过对普通喷气燃料进行脱水脱氧处理,可以使水含量和氧含量显著降低,改善了喷气燃料的长期贮存性和低温适应性,已在多型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燃油系统封存中使用。但经过脱水脱氧的燃油在存储、特别是燃油系统填充过程中,存在水分、氧气、氮气重新渗入的风险,燃料中的溶解水在低温下会生成冰晶,燃料中溶解的氮气会在高空低气压下析出,造成燃油系统局部缺油,不利于导飞行器高空低温条件下的可靠点火工作。
为保证发动机在16年以上的长期贮存中、燃油系统内的燃料品质稳定、正常,在设计阶段如何制定发动机起动燃油长期贮存方法,以保证脱水脱氧燃油在全程密封条件下进行飞行器用发动机燃油系统的填充,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起动燃料的填充过程中充分排除燃油系统内部残余的普通燃料及气体,并在完成燃料的填充后对燃油系统进行有效的密封,以实现飞行器用发动机长期贮存的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用涡扇发动机起动燃油长期贮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脱水脱氧起动燃料填充前准备工作
(1)提前将起动燃料罐内的压力放泄至0.02MPa以下,并保证在起动燃料罐不放气的情况下,罐内氮气压力能够持续12h以上不高于0.02MPa,将氮气瓶与起动燃料罐连接,连接前先开启氮气瓶并以0.02~0.03MPa压力供气排除连接管内空气,在供氮气的情况下将氮气瓶与起动燃料罐相连;
(2)拆除发动机燃油进油路电爆阀组件上的跨接管和接管嘴;在与燃油进油管接头异侧的跨接管接口处安装发动机燃油系统注油自封阀,安装前先安装自封阀两侧的O形橡胶密封圈,O形橡胶密封圈涂滑油进行润滑;在与燃油进油管接头同侧的跨接管接口处安装堵头,安装前先安装堵头O形橡胶密封圈,O形橡胶密封圈涂滑油进行润滑,燃油进油管接头异侧为燃油进油路电爆阀后端,燃油进油管接头同侧为燃油进油路电爆阀前端;发动机燃油进油路电爆阀组件设置在飞行器上燃油管路与发动机燃油泵之间;
(3)通过起动燃料增压设备供油管路工装上的顶针将发动机燃油系统注油自封阀与起动燃料增压设备的出油口相连接;经过脱水脱氧的燃油存放在密封的起动燃料罐内,其中一端连接氮气瓶,一端连接起动燃料增压设备;
(4)完成管路连接并检查无误后,调节氮气瓶压力,使起动燃料罐的压力保持(0.01~0.02)MPa;
(5)调整起动燃料增压设备,使设备出油口的起动燃油压力达到0.3MPa~0.5MPa,从发动机燃油系统排气工装处进行燃油排气,至起动燃油无连续气泡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2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