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船载InSAR平台的河湖库沿岸形变检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60839.1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7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罗天文;赵先进;郝卫峰;向国兴;潘斌;吴恒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5/06 | 分类号: | G01B15/06;G01S13/02;G01S7/02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鲁力 |
地址: | 550002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nsar 平台 河湖库 沿岸 形变 检测 装置 方法 | ||
1.一种基于船载InSAR(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平台的河湖库沿岸形变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双天线SAR(合成孔径雷达)安装在通用的三轴自稳平台上,以保证船舶在行驶过程中,SAR传感器位姿的稳定性,如果船舶航行很稳定,也可以无需自稳平台;
将安装有双天线SAR的自稳平台固定到船舶上,使SAR天线指向侧方,根据待测区域的范围,调整SAR传感器的高度和天线方向,使得SAR波束向侧方或者侧上方发射,且使SAR波束成像区域能够有效覆盖待测范围,以有效获取地表反射信号,同时避开高大树木树冠的遮挡影响。
2.一种基于船载InSAR平台的河湖库沿岸形变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船载平台沿着河、湖和库岸行驶,与岸线保持一定距离,便于SAR成像,航行轨迹无需与岸线平行,在此过程中,双天线SAR不断发射和接受微波信号,收集一侧的沿岸回波数据,直至完成待测目标范围内数据采集;
步骤2、根据形变检测周期的需要,在设定间隔时间后,再次利用该设备对目标进行数据采集,采集过程同步骤1,这样既可获取两次时间间隔内沿岸地表变化数据,如果需要获取多时间间隔内的沿岸地表形变,重复步骤1采集相应的数据,以获取一定时间范围内沿岸地表形变的变化信息;
步骤3、图像配准;配准方法可以采用一主影像配准模式和多主影像配准模式,一主影像配准模式以其中的一景影像为基准,其它影像与该影像进行配准,多主影像配准不局限于一个影像,而是多个影像之间相互配准,配准精度必须优于1个像元,得到配准后的影像;
步骤4、相干点目标提取;InSAR成像为自下向上的成像模式,该模式与常规的自顶上向下的侧视模式不同,成像模式的改变,地物的相干条件也会发生变化,并且由于河湖库沿岸地表覆盖丰富,相干性相对较差,为此需要采用提取相干点目标,后续处理针对相干点进行;
步骤5、将配准后的图像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计算目标的差分相位;首先将每次双天线采集的图像进行干涉处理及去平,然后对干涉的结果进行差分处理;
步骤6、差分相位解缠;对步骤5计算得到的差分相位进行相位解缠处理,得到解缠后的真实差分相位;
步骤7、根据基线数据和SAR成像的几何条件,建立基于解缠后差分相位的形变解算数学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大学,未经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08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