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水混凝土用早强型胶结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60563.7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29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柯凯;文帅涛;王迎斌;谌援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C04B24/30 |
代理公司: | 42222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肖珍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水 混凝土 用早强型 胶结 | ||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早强型胶结料,其原料配方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普通硅酸盐水泥30‑55%,高铁型铝酸钙水泥10‑20%,超微矿粉15‑30%,金属硫酸盐10‑20%,水溶性絮凝剂0.5‑2.5%,吸水膨胀性无机材料1‑5%,三聚氰胺减水剂粉剂0.5‑2.0%,润滑剂2‑7%。高铁型铝酸钙水泥和金属硫酸盐协同作用改善3d强度,超微矿粉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协同作用改善28d强度,吸水膨胀性无机材料和水溶性絮凝剂协同作用改善透水混凝土的包裹性和保水性,三聚氰胺减水剂粉剂和润滑剂协同作用确保透水混凝土的低坍落度流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路面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透水混凝土用早强型胶结料,用于人行道、轻行车道、地面装饰、景观道路、城市广场、体育场、消防通道、停车场等轻量级道路工程。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热岛效应显著,高温加快光化学反应,加剧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健康。城市被钢筋混凝土所覆盖,透水透气性差,导致路面呼吸性差,渗透雨水差。透水混凝土为多孔结构,可改善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增加城市地下水资源,改善市内气候,改善环境。目前透水混凝土存在水泥和骨料的粘结力不强、透水性差、路面跑粒、低强度、承受荷载能力差的特点。
透水混凝土基本性能有两点:1)强度;2)透水性,该两点相辅相成,相互制约。
为确保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指标,水泥胶凝材料用量小,而水泥胶凝材料浆体与骨料界面连接多为点点接触,且界面处胶凝材料较薄,强度正是通过骨料间的胶结点传递力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水泥浆体与骨料之间的粘结力主要来源于浆体-骨料界面过渡区的交联效果,增加胶结点接触面积,提高浆体-骨料间的机械啮合力和胶结层的强度是提高透水性混凝土强度的关键。
专利文献CN 106348640 A公开一种透水混凝土专用外加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组成,分别为:外加剂母液、葡萄糖酸钠以及水,其中各组分质量比为外加剂母液:葡萄糖酸钠:水=(20-30):(2-8):(62-78)。该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水混凝土专用外加剂,通过对外加剂配方以及加工工艺的优化来控制孔隙率的同时,增强其抗压强度。
专利文献CN 106116243 A公开一种透水水泥混凝土增强剂,以各组分的总重量计,该增强剂包括以下组分:EVA乳液、增稠剂、消泡剂、减水剂、水;所述EVA乳液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乳液,醋酸乙烯含量≥15%,所述增稠剂为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所述消泡剂为有机硅类化合物。该增强剂能改善水泥分散和黏聚性能,减少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及保水、增强、增稠、增黏的性能,增强透水混凝土骨架间的粘聚力,保障良好施工及透水混凝土结构层的连通孔隙率。
专利文献CN 106351103 A公开一种高强度、高渗透性的透水路面结构,包括依次设于土基上的隔水封层、基层和面层;所述面层包括透水骨架、及位于透水骨架孔隙之间的混凝土;所述透水骨架包括相互连通的横向透气管、及垂直设置于横向透气管的竖向透水管;所述基层包括上层的碎石层和下层的砂垫层;所述隔水封层包括阳水薄膜。面层中的致密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和高耐久性的优点,混凝土之间的透水骨架可以将降水导入基层,防止降水在路面集聚。碎石层中的碎石相互堆叠,形成了降水的流动通道,起到输水和提高基层强度的作用。
上述专利中采用的增强剂、高强组分均为外加剂系统领域常见早强剂,其采用的制备工艺也在行业设计准则里,创新性不强。根据目前透水混凝土透水性和高强度较难统一的现状,尚无针对性的产品和组分设计,本发明从引入新的水泥矿物相入手,并通过小料调整透水混凝土状态。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605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