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叉口延误时间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9975.9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45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赵顺晶;汤夕根;王伟;闫珺;李浩;马荣叶;刘小华;刘四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32230 | 代理人: | 闫东伟 |
地址: | 2100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叉口 延误 时间 计算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叉口延误时间的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合理科学的信号配时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营效率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两难问题,交叉口信号配时技术对于组织、指挥和控制交通流的流向、流量、流速、维护交通秩序等均有重要的作用,从时间上将相互冲突的交通流予以分离,使其在不同时间通过,以保证行车安全,同时迫使车流有序的通过路口,提高了路口通过效率和通过能力,并且减小了噪声,降低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信号交叉口车辆延误是反映驾驶员不舒适性和受阻程度,评价信号交叉口配时方案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度量,延误不仅反映了车辆通过交叉口时的动态特性,同时也作为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优化的依据,用于建立优化模型和目标函数,换言之,信号配时参数优化的目标就是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下,配以适当的周期时长,让通行能力稍高于交通需求,并且使得通过交叉口的全部车辆总延误时间最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交叉口延误时间的计算方法。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交叉口延误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交叉口的上游路段信息,根据路网中交叉口与路段的拓扑信息,得到与目标交叉口相连的路段信息,包括路段编号、路段的长度L;
S2、计算路段自由流速度,根据该路段前30天所有车辆通过该路段的速度V,并对V从大到小排列,取前10%的路段速度数据,对该前10%的速度取均值该均值即为通过该路段的自由流速度;
S3、计算路段的理论通行时间,根据路段长度和自由流速度计算路段的理论通行时间
S4、获取路段的实际通行时间,根据电警卡口实时X min内路段过车数据统计从上游路口进入该路段的车辆车牌以及进入时刻t1,以上述车辆统计这些车辆中从目标交叉口下游路口离开的车辆以及离开时刻t2,根据进入时刻与离开时刻,计算该路段X min内每辆进入且离开车辆所需的实际时间
S5、将步骤S4中纳入统计范围的车辆的实际通行时间全部求出,随后求路段实际X min内通行时间的平均值
S6、计算路段延误时间:D1=T1-T;
S7、重复步骤S2-S6的计算方式获取交叉口各个路段(共4个)的延误时间:D1、D2、D3、D4;
S8、根据步骤S7的计算结果,计算交叉口延误D=AVG(D1、D2、D3、D4)即四个路段延误时间的平均值。
作为优选,步骤S4、S5中的X=15。
本发明根据电警卡口一段时间内路段每辆进入且离开车辆所需的实际时间,求出路段通行时间的平均值,由此与路段理论通行时间形成的差值即为路段延误时间,四个路段延误时间求出的平均值即为交叉口延误时间,延误时间不仅反映了车辆通过交叉口时的动态特性,同时也作为交叉口信号配时参数优化的依据,用于建立优化模型和目标函数,配以适当的周期时长,让通行能力稍高于交通需求,并且使得通过交叉口的全部车辆总延误时间最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交叉口延误时间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交叉口的上游路段信息,根据路网中交叉口与路段的拓扑信息,得到与目标交叉口相连的路段信息,包括路段编号、路段的长度L;
S2、计算路段自由流速度,根据该路段前30天所有车辆通过该路段的速度V,并对V从大到小排列,取前10%的路段速度数据,对该前10%的速度取均值该均值即为通过该路段的自由流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软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99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