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悬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9126.3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81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11/27 | 分类号: | B60G11/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悬架 装置 | ||
本发明的车辆的悬架装置具备弹簧装置(30),该弹簧装置(30)配设于车辆的簧上部件(40)与簧下部件(50)之间,允许簧上部件(40)与簧下部件(50)的相对位移。构成为:相对于规定的基准长度向弹簧装置(30)缩短的方向变形时的弹簧装置(30)的弹簧常数(k2c)小于相对于规定的基准长度向弹簧装置(30)伸长的方向变形时的弹簧装置(30)的弹簧常数(k2e)。由此,能够获得与座椅(42)的弹簧特性相反的特性,结果,能够提高乘坐舒适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悬架装置,该车辆具备相对于输入至车辆的乘员所就坐的就坐部的上表面即就坐面的载荷而该就坐面非线性地位移的座椅。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有相对于输入载荷(X)而行程量(Y)线性地变化(即,当设k为一定的常量时,Y=k·X)的悬架装置。即,现有的悬架装置(以下称为“现有装置”)在实际的行程量小于“存在规定的输入载荷时的行程量”的情况下与实际的行程量大于“存在规定的输入载荷时的行程量”的情况下,具有彼此相同的“输入载荷-行程特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16641号公报(图3)
然而,关于车辆的座椅(座席)的就坐面(就坐部的上表面)的位移量(以下,也称为“挠曲量”),施加于该就坐面的载荷(以下称为“座椅载荷”)越大则越大。更具体地说,如图14的曲线C1所示,通常,在车辆中采用的座椅具有如下特性:座椅载荷越大,“相对于座椅载荷的单位变化量的、就坐面的挠曲量的变化量之比(与曲线C1的斜率对应的值)”越小。例如,在图14所示的例子中,座椅载荷从基本载荷5A起增加单位载荷A的情况下的就坐面的挠曲量的变化量的大小dp,小于座椅载荷从基本载荷5A起减少单位载荷A的情况下的就坐面的挠曲量的变化量的大小dm(dp<dm)。换言之,能够认为座椅是具有挠曲量越大则越大的“弹簧常数”的弹簧装置的一种。
另一方面,乘员最终通过就坐面来感受振动,但从路面至就坐面为止夹设有轮胎、悬架装置以及座椅。因而,在对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进行研究的情况下,不仅需要考虑车辆的轮胎以及悬架装置的特性,还需要考虑座椅的特性。然而,现有装置并不具有一并考虑座椅的特性来设计的悬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应对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通过考虑车辆的座椅的特性来使车辆的乘坐舒适性进一步提高的车辆的悬架装置。
本发明的车辆的悬架装置(以下,也称为“本发明装置”)被应用于车辆(100),该车辆具备输入至就坐面的载荷即座椅载荷越大则相对于该座椅载荷的单位变化量的该就坐面的位移量越小的座椅(42)。本发明装置具备弹簧装置(30、300),该弹簧装置夹设于上述车辆的簧上部件(40)与簧下部件(50)之间且相对于上述簧下部件弹性地支承上述簧上部件。
在确定本发明装置时,
将乘员就坐于座椅时的弹簧装置的行程量规定为基准行程量,
弹簧装置的行程量规定为:弹簧装置越向缩短的方向位移则行程量在正向越大。
在使用该规定的情况下,上述弹簧装置具有如下特性。
[条件A]行程量大于基准行程量时的弹簧常数(k2c)为行程量小于基准行程量时的弹簧常数(k2e)以下(即,k2c≤k2e),并且,
[条件B]行程量为相对于基准行程量大正的规定量(α)的行程量以上时的弹簧常数小于行程量为相对于基准行程量小正的规定量(α)的行程量以下时的弹簧常数。
以下,使用本发明装置的一个例子对本发明装置的作用进行说明。图15中的(A)~(C)所示的图表的横轴为弹簧装置的行程量zs。纵轴为弹簧装置的弹力Fss。在上述各图表中示出本发明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行程量与弹力之间的关系”。表示该关系的“直线S1以及直线S2”的斜率表示弹簧装置的弹簧常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91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及后轮扭力梁
- 下一篇:空气弹簧车轮举升悬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