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汽车制造MES数据采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9056.1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81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袁磊;罗坤;许广州;朱子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郑立 |
地址: | 20003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工业 互联网 汽车 制造 mes 数据 采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汽车制造MES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所述数据采集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高速采集卡数据采集、PLC到PLC的数据采集、PLC到PC的数据采集、工控机到数据服务器数据采集;所述数据传输被设置为所述数据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大数据平台。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汽车制造MES数据采集系统,规范化采集数据,应用高速数据采集、传感技术、缓存技术,采用分布式采集方式,以微秒级、毫秒级的高频次采集技术采集车间现有各个系统数据以及生产设备自身的数据,实现广覆盖和高频率的数据采集;并使用大数据技术,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和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汽车制造MES数据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制造行业MES系统,MES是车间现场机运系统、设备控制系统、设备检测系统与企业级管理应用系统之间的纽带,能及时把车间生产的实际信息传输给企业级管理应用系统,同时根据企业级管理应用系统的计划指导生产;按照功能开发划分为如下几个模块:订单状态管理、生产跟踪、生产调度、质量控制、物料拉动、生产过程监控、数据采集、设备能源管理、报表和分析。这里涉及到MES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但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存在以下缺陷:
1、现场数据采集方式多样,没有统一的采集标准;
汽车生产现场设备多样,如Siemens,Rockwell Automation,GE,Mitsubishi等厂商设备;自动化厂商的控制器,一般通过Kepware、RSLINX、等连接采集实现;对于使用PC控制的专机,一般通过共享文件,访问数据库,传递XML文件等方式交互信息。但是目前的采集到服务器的数据比较凌乱,没有形成统一管理。对于新近的设备大数据诊断业务需求,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案则不能满足需求。设备诊断功能需要大量的数字量/模拟量,以10ms级的采集频率到达数据库,而且不能添加硬件,这种情况下,原有的采集方案将不能满足业务需求。
2、设备数据采集不全面、缺乏现场设备自身的数据采集;
现有设备管理主要是指设备在役期间的运行维修管理,其出发点是设备可靠性的角度出发,具有为保障设备稳定可靠运行而进行的维修管理的相关内涵;资产管理更侧重于整个设备相关价值运动状态,其出发点是整个企业运营的经济性,具有为降低运营成本,增加收入而管理的内涵,体现出的是资产的价值运动状态;但现代意义上的设备管理应该是设备的全寿命周期,涵盖资产管理和设备管理双重概念,它包含了资产和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从采购,(安装)使用,维修(轮换)报废等一系列过程,即包括设备管理,也渗透着其全过程的价值变动过程;要实现设备的全寿命管理,必须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采集管理。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汽车制造MES数据采集系统,规范化采集数据,应用高速数据采集、传感技术、缓存技术,采用分布式采集方式,以微秒级、毫秒级的高频次采集技术采集车间现有各个系统数据以及生产设备自身的数据,实现广覆盖和高频率的数据采集;并使用大数据技术,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和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开发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汽车制造MES数据采集系统,规范化采集数据,应用高速数据采集、传感技术、缓存技术,采用分布式采集方式,以微秒级、毫秒级的高频次采集技术采集车间现有各个系统数据以及生产设备自身的数据,实现广覆盖和高频率的数据采集;并使用大数据技术,保障系统运行的稳定和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汽车制造MES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所述数据采集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高速采集卡数据采集、PLC到PLC的数据采集、PLC到PC的数据采集、工控机到服务器数据采集;采集到的数据最终传输到大数据平台。
进一步地,传感器数据采集的采集逻辑处理步骤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9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