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8930.X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8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何中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安迅和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F17/24 | 分类号: | G07F17/24;G06Q20/32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3 | 代理人: | 梁菊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停车 电子 收费 管理 系统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路侧停车是指机动车辆停放在道路边沿附近的停车行为,是一种十分便利的停车方式,能够充分利用道路空间资源,满足短时停车的需要,方便停车者出行。与普通的封闭式停车场相比,这类停车场没有卡口系统,车辆进出没有约束,难以部署为普通封闭式停车场设计的视频车牌识别系统,管理难度大。因为这类停车场靠近城市道路或者本身即是占用道路的慢车道,如果管理不善,会严重影响城市的交通秩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所述的系统包括路侧停车子系统和云端子系统;所述的路侧停车子系统包括:
多个车位,提供车辆进行路测停放;
多个地磁传感器,设置于各个车位上,用于检测对应车位是否有车辆进入;
多个摄像头,设置于各个车位上,用于在车辆进入后拍摄该车辆的车牌号;
多个二维码扫描装置,设置于各个车位上,用于车辆离开车位前进行收费;
第一有线/无线传输装置,用于将车位实时信息发送至云端子系统,并接受云端子系统发送的车辆识别数据和计费数据;
多个控制器,分别与地磁传感器、摄像头、二维码扫描装置、第一有线/无线传输装置连接;
所述的云端子系统包括:
第二有线/无线传输装置,用于接收路侧停车子系统发送的车位实时信息,并将车辆识别数据和计费数据发送至路侧停车子系统;
车辆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摄像头拍摄到的车牌号;
计费管理模块,用于对对应车位的对应车辆进行计费管理;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于各个车位上的地磁传感器检测对应车位是否有车辆进入;
S2:当检测到车辆进入信息时,控制器控制摄像头采集车牌数据;
S3:控制器将车牌数据和停车时间数据一并通过第一有线/无线传输装置发送至云端子系统;
S4:云端子系统进行车牌识别和计费管理;
S5:二维码扫描装置扫描用户二维码进行付费,付费完成后用户将车辆开出车位。
进一步地,所述的路侧停车子系统还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最近几辆车辆的临时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现了路侧停车以及自助收费,将收费信息与车牌信息对应,并在云服务器中进行保存,方便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方法所依赖的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路侧停车电子收费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路侧停车子系统和云端子系统;所述的路侧停车子系统包括:
多个车位,提供车辆进行路测停放;
多个地磁传感器,设置于各个车位上,用于检测对应车位是否有车辆进入;
多个摄像头,设置于各个车位上,用于在车辆进入后拍摄该车辆的车牌号;
多个二维码扫描装置,设置于各个车位上,用于车辆离开车位前进行收费;
第一有线/无线传输装置,用于将车位实时信息发送至云端子系统,并接受云端子系统发送的车辆识别数据和计费数据;
多个控制器,分别与地磁传感器、摄像头、二维码扫描装置、第一有线/无线传输装置连接;
所述的云端子系统包括:
第二有线/无线传输装置,用于接收路侧停车子系统发送的车位实时信息,并将车辆识别数据和计费数据发送至路侧停车子系统;
车辆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摄像头拍摄到的车牌号;
计费管理模块,用于对对应车位的对应车辆进行计费管理;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于各个车位上的地磁传感器检测对应车位是否有车辆进入;
S2:当检测到车辆进入信息时,控制器控制摄像头采集车牌数据;
S3:控制器将车牌数据和停车时间数据一并通过第一有线/无线传输装置发送至云端子系统;
S4:云端子系统进行车牌识别和计费管理;
S5:二维码扫描装置扫描用户二维码进行付费,付费完成后用户将车辆开出车位。
更优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路侧停车子系统还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最近几辆车辆的临时数据。
本发明是通过实施例来描述的,但并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参照本发明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如对于本领域的专业人士是容易想到的,这样的变化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安迅和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安迅和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89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