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硬结合线路板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8387.3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2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伟 |
主分类号: | H05K3/46 | 分类号: | H05K3/46 |
代理公司: | 惠州市超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49 | 代理人: | 陈文福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硬 结合 线路板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的制作工艺,包括下列步骤:S101,制作软板层,所述软板层包括覆盖膜和导电铜层,所述覆盖膜在开盖区留有开口以露出导电铜层;S102,在所述软板层的两侧设置粘接层;S103,将软板层与硬板层进行对位叠合并进行压板;S104,将位于软板层上没有露出导电铜层的一侧的粘接层以及硬板层对应开盖区的部分切除;S105,去除S1104中切除的粘接层以及硬板层,并将开盖区边缘打磨平整。S106,在硬板层与软板层的交界处设置过渡部,过渡部连接所述硬板层和软板层。S107,对位于软板层露出导电铜层的一侧的粘接层以及硬板层沿开盖区边缘加工切割线,所述切割线围合成一保护块。本发明使得软硬结合板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软硬结合线路板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5G手机、可穿戴装置、医疗设备等轻、薄、短、小的终端应用产品及医疗产品的需求热烈涌动,正在推动软硬结合板(Rigid-Flex PCB)产量不断增长,预计全球今年软硬结合板的供应量将会大量增加。在中国大陆,这类产品在总体PCB市场中所占比例不大,但生产份额正不断增长,厂商们都意识到,软硬结合板既轻且薄,而且紧凑,特别适合最新式的便捷电子和高端医疗及军事设备――这些终端产品目前都在推升大陆软硬结合板的产量。因此,业内人士预计软硬结合板将在未来几年超越其它类型的PCB。但是目前一些常规的生产工艺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生产效率低,良品率不高。而且软硬结合板中的软板层结构柔软,挠性大,在软硬结合板的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被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硬结合线路板的制作工艺,包括下列步骤:S101,制作软板层,所述软板层包括覆盖膜和导电铜层,所述覆盖膜在开盖区留有开口以露出导电铜层;S102,在所述软板层的两侧设置粘接层;S103,将软板层与硬板层进行对位叠合并进行压板;S104,将位于软板层没有露出导电铜层的一侧的粘接层以及硬板层对应开盖区的部分切除;S105,去除S1104中切除的粘接层以及硬板层,并将开盖区边缘打磨平整。S106,在硬板层与软板层的交界处设置过渡部,过渡部连接所述硬板层和软板层。S107,对位于软板层露出导电铜层的一侧的粘接层以及硬板层沿开盖区边缘加工切割线,所述切割线围合成一保护块。
保护块为位于开盖区的未被切除的硬板层,用于保护软板层上露出的导电铜层免受外界环境的破坏。
优选的,步骤S103之前还包括切除对应开盖区的粘接层。
将软层板与应层板进行进行叠合压板前,先将开盖区的粘接层去掉,避免开盖时硬层板粘附在软层板上,影响开盖。
进一步的,切除粘接层后,所述粘接层的边缘与所述软硬交接线的距离为10-12mil。
粘接层的实际切除范围比开盖区的范围要大,可以避免叠板压合时,粘接层不会溢出到开盖区,影响软硬结合板的质量。
优选的,步骤103叠板压合过程,需使用定位孔进行定位,将软板层、上面及下面纯胶、硬板层叠合整齐,使用快压机进行预压,然后使用热压机进行压合。
使用定位孔进行定位可以保证软板层和硬板层对齐,防止错位,同时,压合时,先使用快压机进行预压再用热压机进行压合,可以使压合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切割线为锯齿状的切割线。
锯齿状的切割线便于挑出硬板层。
下面结合上述技术方案对本发明的原理、效果进一步说明:
1.切除粘接层后,所述粘接层的边缘与所述硬板层的末端的距离为10-12mil。
粘接层的实际切除范围比开盖区的范围要大,可以避免叠板压合时,粘接层不会溢出到开盖区,影响软硬结合板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伟,未经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83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梁下运梁方式施工钢混组合梁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导热油加热烘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