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两口井间高渗条带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7817.X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22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古家青;李少华;王艺博;王军;于金彪;史敬华;何维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T17/05 | 分类号: | G06T17/05;G06T17/3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4023***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两口井间高渗 条带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识别两口井间高渗条带的方法及系统,建立岩相模型、孔隙度模型和渗透率模型;利用Petrel建模软件的连通体计算模块,判断两口井之间是否存在与两口井同时连通的有效储层;如果两口井之间存在连通的有效储层,利用单个网格的预设参数的下限值对网格进行筛选,得到高渗网格,高渗网格组成高渗条带连通体;利用Petrel建模软件的连通体功能模块验证筛选出的高渗条带连通体是否与两口井均连通。有益效果:用基于三维模型对高渗区域进行表征的方法,可以直观的显示筛选结果,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展现与两口井或多口井相连通的高渗条带的展布情况,为油田开发提供较合理的决策依据,为对高渗条带的封堵提供决策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维地质建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识别两口井间高渗条带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长期的注水开发会使油水井间形成固定的水流通道,导致大量的无效水循环,为了达到控水稳油的目的必须要对高渗条带进行封堵。所以准确估计高渗条带的特征参数门槛值和判断高渗条带的位置是问题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表征优势通道的方法主要有示踪剂、试井资料、注水剖面测井资料、模糊识别、水力探测、电位法、胶结程度和孔喉大小、能谱水流等,显示筛选的高渗条带不够直观、不够便利、不够自动化。目前还没有一种直接用三维模型对高渗区域进行筛选表征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识别两口井间高渗条带的方法及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识别两口井间高渗条带的方法,包括:
S1、建立岩相模型、孔隙度模型和渗透率模型;
S2、利用Petrel建模软件的连通体计算模块,判断两口井之间是否存在与两口井同时连通的有效储层;
S3、如果两口井之间存在连通的有效储层,利用单个网格的预设参数的下限值对网格进行筛选,得到高渗网格,高渗网格组成高渗条带连通体;
S4、利用Petrel建模软件的连通体功能模块验证筛选出的高渗条带连通体是否与两口井均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识别两口井间高渗条带的系统,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建立岩相模型、孔隙度模型和渗透率模型;
有效储层筛选模块:利用Petrel建模软件的连通体计算模块,判断两口井之间是否存在与两口井同时连通的有效储层;
高渗条带筛选模块:如果两口井之间存在连通的有效储层,利用单个网格的预设参数的下限值对网格进行筛选,得到高渗网格,高渗网格组成高渗条带连通体;
验证模块:利用Petrel的连通体功能模块验证筛选出的高渗条带连通体是否与两口井均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用基于三维模型对高渗区域进行表征的方法,可以直观的显示筛选结果,成本低廉,真实感强,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可展现与两口井或多口井相连通的高渗条带的展布情况,为油田开发提供较合理的决策依据,为对高渗条带的封堵提供决策依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识别两口井间高渗条带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识别两口井间高渗条带的系统结构框图。
附图中:1、识别两口井间高渗条带的系统,11、模型建立模块,12、有效储层筛选模块,13、高渗条带筛选模块,14、验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大学,未经长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78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