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7647.5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4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安;朱利敏;陈晓亚;王颂博;张帅;关海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23/06 | 分类号: | C22C23/06;C22C23/00;C22C32/00;C22C1/10;C22F1/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制备 金属材料领域 质量百分比 耐磨性 布氏硬度 基体合金 微米级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涉及金属材料领域。本发明的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Gd 3~6%,Sm 2~4%,Zr 0.3~0.6%,SiC 1~9%,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的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组分简单,成本相对低廉,通过添加微米级的SiC颗粒,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以及耐磨性,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本发明的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室温抗拉强度高达258.35MPa,布氏硬度高达118.4,比基体合金Mg‑5Gd‑3Sm‑0.5Zr的室温抗拉强度提高了44.65%,硬度提高了59.3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金属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镁合金作为最轻的工程结构金属材料,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如韧性差、高温强度不足、耐磨性差等,从而限制了镁合金在一些领域的应用。为了适应生产需要,近年来开发了多种系列的稀土镁合金,例如Mg-Gd系列、Mg-Sm系列、Mg-Y系列等,还研究了添加混合稀土的镁合金的性能及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镁合金的室温及高温力学性能。
镁基复合材料密度低、比刚度和比强度高,同时还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耐磨性、耐冲击性、优良的减震性能以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等。此外,还具有电磁屏蔽和贮氢特性,是一类优秀的结构与功能材料,也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期望采用的复合材料之一。制备方法有铸造冶金法、粉末冶金法、喷射沉积法、原位合成法等,常用的增强相主要有纤维增强、晶须增强和颗粒增强等。其中颗粒增强的镁基复合材料是目前研究较多的复合材料之一。
但在目前所研究的镁基复合材料领域,基体合金种类较少,如常用的AZ91D镁合金虽然抗拉强度、压铸性能良好,但抗蠕变性能不是很好;AS41B镁合金的抗蠕变性能良好,但是强度、硬度不够高,不能满足提升镁基复合材料整体性能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处一种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镁合金基体的复合材料。
申请公布号为CN104233028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增强镁基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公开的增强镁基合金,按重量百分比含量含有:Al 4~5%,Gd 0.28~0.30%,Si 2~2.5%,Ca 0.8~0.9%,Zn 1.5~1.8,Sr 0.8~1%,Sm 0.3~0.5%,Nd 0.4~0.5%,Y 0.5~0.6%,Zr 0.3~0.4%,Sn 0.6~0.7%,Mn 1.2~1.3%,Cu0.26~0.3%,Sb0.3~0.35%,Cr 0.1~0.2%,Nb1~1.2%,氮化硼纳米管颗粒2~3%,石墨烯2~4%,碳化硅晶须3~3.5%,余量为镁。该专利公开的增强镁基合金,所用元素种类较多,成本高,虽然抗拉强度高,但是硬度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硬度高的增强镁基复合材料。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Gd 3~6%,Sm2~4%,Zr0.3~0.6%,SiC 1~9%,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发明的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原料种类简单,成本相对低廉,通过添加微米级的SiC颗粒,大幅度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以及耐磨性,扩大了材料的应用范围。本发明的增强镁基复合材料,室温抗拉强度高达258.35MPa,布氏硬度高达118.4,比基体合金Mg-5Gd-3Sm-0.5Zr的室温抗拉强度提高了44.65%,硬度提高了59.30%。
上述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优选的,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Gd 5%,Sm 3%,Zr 0.5%,SiC 1~6%,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上述增强镁基复合材料,优选的,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Gd 5%,Sm 3%,Zr 0.5%,SiC 3%,余量为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76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