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慧城市中的抗震的建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7431.9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9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平;王亚超;张思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龙***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慧 城市 中的 抗震 建筑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慧城市中的抗震的建筑结构,包括主体建筑,主体建筑的底部四角处设有四根柱脚,柱脚上套设有弹簧,柱脚设于地面上,柱脚的下方固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固设于地面下方的地基上,当主体建筑受到震动时,柱脚上套设的弹簧会对建筑物有缓冲的作用,此外,将支撑柱的底部固设于地基上也是为了使主体建筑更稳定的设于地基上,增强主体建筑的稳定性;在主体建筑的下方设有半球形的支撑平台,设置半球形的支撑平台是利于建筑物主体依靠自身的摆动消耗地震能量,而支撑平台的外壁底部设有多根钢条,钢条嵌设于地面,这是为了更增强主体建筑的稳定性和提高支撑平台的抗震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的是一种智慧城市中的抗震的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国内外的建筑结构均为钢筋混凝土和砖为主体,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仍是通过提高建筑节后的整体稳固性来实现的,而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固性是靠消耗大量建筑材料来实现的,即用“以刚克刚”措施来抵抗地震波的冲击。虽然人类已经清楚了建筑材料的用量与抵抗地震的等级成正比,但人类还不清楚二者在量的对应关系,也无法预知地震的区域、等级和发生时间,使用建筑材料的用量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当建筑材料的用量过小会使建筑物被突发的地震震塌,给人类和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当建筑材料的用量过大且大大超过了抵御地震的能力时,或不发生地震时,使用过量的建筑材料不符合当今世界低碳的潮流,严重破坏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
现有的建筑结构中应用多种隔震结构,以防止建筑在地震中受到破坏。例如,通过增加建筑结构的刚度,提高其抗破坏的能力;又如,通过在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设置各种隔震支座,吸收地震时的能量,从而保护建筑结构。但是,在地震过程中,即使有隔震结构的保护,建筑结构依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的摆动,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在强烈地震时,建筑结构产生过大的摆动便会导致建筑结构的破坏甚至坍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城市中的抗震的建筑结构,旨在解决现有建筑结构依然不可避免地发生一定的摆动,对建筑结构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尤其在强烈地震时,建筑结构产生过大的摆动便会导致建筑结构的破坏甚至坍塌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城市中的抗震的建筑结构,包括主体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建筑的底部四角处设有四根柱脚,所述的柱脚上套设有弹簧,所述的柱脚设于地面上,所述的柱脚的下方固设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的底部固设于地面下方的地基上,所述的主体建筑的下方设有半球形的支撑平台。
优选的,所述的支撑平台的外壁底部设有多根钢条,所述的钢条嵌设于地面。
优选的,所述的主体建筑的顶部设有多根定位螺栓,所述的主体建筑的两侧还设有多根立柱,所述的立柱穿过地面并固定在地基上,所述的定位螺栓与立柱是一一对应关系的,所述的立柱与主体建筑之间设有多根肋条,所述的肋条的一端与立柱固连,另一端与设于主体建筑上的定位螺栓固连。
优选的,所述的相邻柱脚之间还设有缓冲垫,所述的缓冲垫填充于主体建筑与地面之间的空隙中。
优选的,所述的立柱上还涂有荧光层,所述的荧光层是采用荧光粉材质制备而成的。
优选的,所述的肋条为钢丝绳。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垫是采用橡胶材质制备而成的;底部还包括减震装置由横向挡板、竖向挡板和固定托框组成的,固定托框的两个上边上端设有横向挡板,两个短边上端设有竖向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抗震的建筑结构,通过在主体建筑的底部四角处设有四根柱脚,柱脚上套设有弹簧,柱脚设于地面上,柱脚的下方固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固设于地面下方的地基上,当主体建筑受到震动时,柱脚上套设的弹簧会对建筑物有缓冲的作用,此外,将支撑柱的底部固设于地基上也是为了使主体建筑更稳定的设于地基上,增强主体建筑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元国际(海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74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