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析克隆植物分株、根茎或匍匐茎最大存活年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7154.1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37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7 | 代理人: | 董红曼 |
地址: | 20006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析 克隆 植物 根茎 匍匐茎 最大 存活 年龄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析克隆植物分株、根茎或匍匐茎最大存活年龄方法,该方法对于研究根茎型或匍匐茎型克隆植物种群特征具有关键性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态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析克隆植物分株、根茎或匍匐茎最大存活年龄方法。
背景技术
分析构成植物种群的个体年龄对于了解和预测种群结构和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很多植物的年龄与其生长发育(包括繁殖、结实)性状和/或病虫害发生等都有密切关系。对于很多经济植物而言,确切了解其年龄,也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经营策略。
很多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能够形成明显的天然痕迹,因此,分析其年龄并不困难。但分析根茎型或匍匐茎型克隆植物的存活年龄长期以来一直是植物生态学领域中的棘手问题,因为一般难以察觉它们在生长过程中是否形成了可用以鉴定年龄的类似其他生物的天然痕迹。分析根茎型或匍匐茎型克隆植物的最大存活年龄,对于这类植物种群而言,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发明内容
通过长期、大量的野外观察、取样分析,以及温室实验研究,发现许多根茎型或匍匐茎型克隆植物的年龄可以通过一种途径加以鉴定,而且具有可行性。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分析克隆植物分株、根茎或匍匐茎最大存活年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在具体的根茎型或匍匐茎型克隆植物分布的典型的或代表性的生境,对其生长特性进行考察,确定其根茎或匍匐茎各节间生长量的变化特点、分株生长特点、分株的平均存活时间(寿命)及分株形态的变化特征(大小、叶片数、生物量、叶痕、枝痕、芽鳞痕等),特别是根茎或匍匐茎和分株在水、热资源呈周期性变化时表现出的独特的适应性特征,以及根茎或匍匐茎和分株每年平均总生长量,作为分析和判断克隆植物分株、根茎或匍匐茎存活年龄的依据;当根茎或匍匐茎各节间生长量在水、热资源呈周期性变化时,相应地表现出周期性变化和/或其他独特的适应性特征时,继续进入步骤B,否则结束(本方法不适用,需改用其他方法)。
步骤B:针对具体的根茎型或匍匐茎型克隆植物,选取若干条长的根茎或匍匐茎抽检进行持续跟踪(只关注存活的部分,排除枯死的部分);
步骤C:观测每个抽检根茎或匍匐茎的第一类区段和/或第二类区段;所述第一类区段为根茎或匍匐茎的节间长度和/或节间生物量经历至少一次明显的周期性节律变化的区段;所述第二类区段为因取样时切断根茎或匍匐茎而形成的具有不完整节律的区段,和/或在取样时尚未完成生长周期的、带有顶端生长点的一段根茎或匍匐茎;
根据一年中适宜该植物的生长季或水、热资源季节性变化周期个数,以及根茎或匍匐茎上所述第一区段的长度和包含周期性节律的个数,推算根茎或匍匐茎的整数年龄;根据根茎或匍匐茎上含有的每个所述第二区段占一个完整节律的比例,估计其生长所用时间,记为根茎或匍匐茎的小数年龄;累加小数年龄并与整数年龄相加,即得根茎或匍匐茎的生存年龄;
根据步骤A中观测到的在每个生长季内或水、热资源季节性变化时分株的生长和形态变化特征和/或其他独特的适应性特征,结合分株的现实状态,判断其生长至现实状态所需的时间,并以此鉴定年龄。
步骤D:汇总、整理通过步骤C获得的全部抽检根茎或匍匐茎和分株的年龄数据,推断得到具体的克隆植物分株、根茎或匍匐茎的平均最大存活年龄。
本发明提出的分析克隆植物分株、根茎或匍匐茎最大存活年龄方法中,所述步骤B,对于分株、根茎或匍匐茎生长情况不便直接观测的克隆植物,采用样方法进行分析,其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确定分析其分株、根茎或匍匐茎最大存活年龄所需的基本样方面积和形状;
步骤B2:布设样方,沿所述样方的至少一个边,顺次设置相邻的样方;对跨过样方边界的具体克隆植物根茎或匍匐茎逐一实施切断;切断后,对分别处于切口两端的原本属于同一根茎或匍匐茎的片断,采用相同的标牌或编号进行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71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