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控制粮食进出的储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56465.6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11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熊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潮丰粮油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F25/14 | 分类号: | A01F25/14;A01F2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控制 粮食 进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高效控制粮食进出的储粮装置,仓体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腿,仓体正上方设置漏斗,漏斗底面设置隔板,隔板上分布开孔,每个开孔的底端连接管状的通道,通道底端位于仓体顶部;仓体的上、下表面均设置通孔,仓体顶部设置围栏,通道的底端均位于所述围栏内;通孔远离仓体内部的一侧均铰接盖板,盖板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均通过弹性件与仓体外表面连接;当仓体内外气压相等时,位于仓体下表面的通孔被对应的盖板遮盖、位于仓体上表面的通孔不被对应的盖板遮盖;还包括与仓体内部相连的负压泵、鼓风机。本发明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类粮仓不便于粮食的存入和取出的问题,实现简单方便的将颗粒类粮食进行储存和取出、同时有利于长期储存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产品储存领域,具体涉及高效控制粮食进出的储粮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粮食的生产及储存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据中国近五十年来大量出土的文物和历史考证,中国原始农业启蒙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新时期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左右)。而粮食的储藏是农业栽培的继续,储藏技术是伴随着农业的发展而发展的。进入新时期时代以后,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粮食出现了剩余,才逐渐由粮食加工发展到储藏。对于粮食而言,如豆类、谷类等作物,大都属于主粮作物,无论在什么社会背景下,都需要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储存,以便于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大量的粮仓结构。然而现有的粮仓大都结构封闭,粮食在里面长期堆放、不停进行呼吸作用,在此过程中逐渐放出热量,导致粮仓内部空气质量差、温度高,粮仓内部由于完全封闭,还会气压逐渐升高、逐渐变得潮湿而闷热,反而不利于粮食的长期储存。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又出现了一些真空储粮结构,该类结构保持粮仓内部处于真空状态,从而抑制粮食的呼吸作用。但是该类结构需要粮仓具有极佳的气密性能,使得粮食的存入或取出都十分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效控制粮食进出的储粮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真空类粮仓不便于粮食的存入和取出的问题,实现简单方便的将颗粒类粮食进行储存和取出、同时有利于长期储存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高效控制粮食进出的储粮装置,包括仓体,所述仓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撑腿,仓体的正上方设置漏斗,漏斗底面设置隔板,隔板上均匀分布若干开孔,每个开孔的底端均连接管状的通道,所有通道的底端均位于仓体顶部;所述仓体的上、下表面均设置通孔,仓体顶部设置围栏,所有通道的底端均位于所述围栏内;所有通孔远离仓体内部的一侧均铰接盖板,所述盖板远离铰接点的一端均通过弹性件与仓体外表面连接;当仓体内外气压相等时,位于仓体下表面的通孔被对应的盖板遮盖、位于仓体上表面的通孔不被对应的盖板遮盖;还包括与所述仓体内部相连的负压泵、鼓风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潮丰粮油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潮丰粮油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64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粮仓
- 下一篇:一种输送式秸秆粉碎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