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园林用树苗种植播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5757.8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5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胡中翠;易宇环;徐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江 |
主分类号: | A01C5/04 | 分类号: | A01C5/04;A01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41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园林 树苗 种植 播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播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园林用树苗种植播种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既能打坑,还能在打坑的同时将树苗种子播种下,树苗种子播种下后还能推动泥土将树苗种子掩埋,而工作效率高的园林用树苗种植播种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园林用树苗种植播种装置,包括有底板等;底板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轮子,底板中部开有通孔,底板顶部左侧安装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呈竖直设置。本发明通过推土装置,能在树苗种子播种下去后,将泥土对树苗种子进行掩埋,达到了省时省力、既能打坑,还能在打坑的同时将树苗种子播种下,树苗种子播种下后还能推动泥土将树苗种子掩埋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播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园林用树苗种植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圆领: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园林的建设中,都少不了花草树木,而需对树苗种子进行播种,而使树苗种子长大成树,而使园林更美观,而人工对树苗种子进行播种时,费时费力、需要打坑后再将树苗种子撒进坑内,还需要用泥土将树苗种子掩埋,工作效率,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省时省力、既能打坑,还能在打坑的同时将树苗种子播种下,树苗种子播种下后还能推动泥土将树苗种子掩埋,而工作效率高的园林用树苗种植播种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人工对树苗种子进行播种时,费时费力、需要打坑后再将树苗种子撒进坑内,还需要用泥土将树苗种子掩埋,工作效率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省时省力、既能打坑,还能在打坑的同时将树苗种子播种下,树苗种子播种下后还能推动泥土将树苗种子掩埋,而工作效率高的园林用树苗种植播种装置。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园林用树苗种植播种装置,包括有底板、轮子、支板、第一滑轨、第一滑块、横杆、打坑装置和播种装置,底板底部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安装有轮子,底板中部开有通孔,底板顶部左侧安装有第一滑轨,第一滑轨呈竖直设置,第一滑轨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一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底板顶部右侧安装有支板,支板左侧面中部安装有横杆,支板顶部与横杆左端之间设有打坑装置,打坑装置的打坑部件与第一滑块右侧面连接,打坑装置的打坑部件穿过通孔位于底板下方,底板左部设有播种装置,播种装置位于第一滑轨左侧,播种装置与打坑装置的打坑部件配合。
优选地,打坑装置包括有转盘、转轴、第一扇形齿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一齿条、锤头和第一电机,第一滑块右侧面安装有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位于通孔内,第一齿条底部安装有锤头,锤头位于底板下方,横杆左端安装有转轴,转轴前端安装有第一扇形齿轮,第一扇形齿轮位于第一齿条右侧,第一扇形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第一扇形齿轮右端安装有第一连杆,支板顶部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有转盘,转盘前侧面偏心位置与第一连杆右端之间通过销钉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位于支板前侧。
优选地,播种装置包括有第一弹簧、下料筒、软管、出料管、挡块、第二弹簧、活动板和固定板,底板顶部左侧对称式的安装有第一弹簧,左右两侧第一弹簧顶端之间安装有下料筒,下料筒位于第一滑轨左侧,下料筒底部中间连接有软管,软管与下料筒内连通,底板底部左侧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底端连接有活动板,活动板上部开有出料口,活动板位于锤头左侧,活动板右侧面上部安装有固定板,第一齿条左侧面下部安装有挡块,挡块位于固定板上方,底板底部左侧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位于活动板左侧,出料管其中一端与软管尾端连接,出料管与软管内连通,出料管另一端与活动板左侧面下部接触,出料管与出料口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江,未经李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57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