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育苗床高温报警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5432.X | 申请日: | 201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41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黄福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福芝 |
主分类号: | G01K1/02 | 分类号: | G01K1/02;G01K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4522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育苗 高温 报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报警器,具体涉及一种水稻育苗床高温报警器。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的水稻育苗床多数在大地上作床,床上盖有塑料棚。在稻种发芽后,苗床的温度不能超过27℃;秧苗长到三叶一针时,苗床温度不能超过26℃。当天气热、棚内温度高时,应将育秧棚的塑料布揭开一点,适时通风练苗,这祥培育出的秧苗才能又粗又壮。因此会在育秧棚中放有温度计,实时测量温度,但需要人员隔段时间就查看下温度情况,很不方便,经常会不及时,对农作物产生不利影响,影响产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水稻育苗床高温报警器,能在育秧棚内温度超过27℃(或26℃)时,发出声音报警和远程无线通信警报,提醒农户及时通风练苗。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育苗床高温报警器,其特征是,包括声音报警电路、无线通信报警电路和电源,所述电源分别与声音报警电路、无线通信报警电路连接;
所述声音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电容C1和C2、晶体管V1和V2、扬声器、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1以及单极双位开关S1;
所述无线通信报警电路包括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2、单极双位开关S2以及无线通信报警器;
所述V2的发射极分别接电源正极、C1一端、R一端和Q1一端,V2的基极分别接C1另一端和V1集电极,V2的集电极分别接C2一端和扬声器输入端,C2另一端接R另一端,Q1另一端接S1第一触点或S1第二触点,S1公共点接V1基极,V1发射极分别接扬声器输出端和电源负极;
所述无线通信报警器的输入端接电源正极、输出端接S2公共点,Q2的一端接电源负极,另一端接S2第一触点或S2第二触点。
进一步的,所述无线通信报警器采用GSM短信报警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采用额定功率为1/4瓦特的金属膜电阻器或碳膜电阻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容C1和C2采用涤纶电容器或独石电容器。
进一步的,所述晶体管V1采用3DC6或59013型硅NPN晶体管。
进一步的,所述晶体管V2采用3AX81型锗PNP晶体管。
进一步的,所述BL选用0.25W、8Ω的电动式扬声器。
进一步的,所述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1和Q2采用固定式电热点水银温度计。
进一步的,所述单极双位开关S1和S2采用单极双位拨动开关。
进一步的,所电源采用两节5号干电池。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声音报警电路和无线通信报警电路实现近距离声音报警和远距离无线通信报警,能够及时的通知相关人员,及时高效;声音报警电路和无线通信报警电路中均采用了电接点水银温度计和单极双位拨动开关,均设有27℃和26℃的阈值,能够在秧苗不同生长阶段设置其温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水稻育苗床高温报警器,其特征是,包括声音报警电路、无线通信报警电路和电源GB,所述电源GB分别与声音报警电路、无线通信报警电路连接;
所述声音报警电路包括电阻R、电容C1和C2、晶体管V1和V2、扬声器BL、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1以及单极双位开关S1;
所述无线通信报警电路包括电接点水银温度计Q2、单极双位开关S2以及无线通信报警器;
所述V2的发射极分别接电源正极、C1一端、R一端和Q1一端,V2的基极分别接C1另一端和V1集电极,V2的集电极分别接C2一端和扬声器输入端,C2另一端接R另一端,Q1另一端接S1第一触点1或S1第二触点2,S1公共点接V1基极,V1发射极分别接扬声器输出端和电源负极;
所述无线通信报警器的输入端接电源正极、输出端接S2公共点,Q2的一端接电源负极,另一端接S2第一触点1´或S2第二触点2´。
本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报警器采用GSM短信报警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阻R采用额定功率为1/4瓦特的金属膜电阻器或碳膜电阻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容C1和C2采用涤纶电容器或独石电容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V1采用3DC6或59013型硅NPN晶体管。
本实施例中,所述晶体管V2采用3AX81型锗PNP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福芝,未经黄福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54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