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53857.7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5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彬;张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M11/12 | 分类号: | F16M11/12;F16M11/18;F16M1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0007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由度 串联 平台 | ||
1.一种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包括电控系统和机械系统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机械系统包括三自由度直线平台(1)和三自由度旋转平台(2),所述三自由度直线平台(1)包括依次安装的底座(11)、X过渡座(12)、Y过渡座(13),通过导轨滑块副(14)安装在各个过渡座上作为支撑,圆锥滚子轴承(15)和深沟球轴承(16)固定滚珠丝杠(17),滚珠丝杠(17)作为传动,伺服电机(20)、减速器(21)、联轴节(22)连接滚珠丝杠(17)作为驱动,带动三自由度直线平台(1)运动,光栅尺(18)作为三自由度直线平台(1)的反馈装置,三个自由度均安装有直线限位装置(19);
所述三自由度旋转平台(2)包括工作台(31)、内框轴(32)、转盘轴承(33)、中框架(34)、中框轴(35)、外框架(36)、外框轴(37)、耳座(38)、Z过渡座(39)、配重(40)、角接触球轴承(41)、角度编码器(42)、转角限位装置(43)、蜗轮蜗杆副(44)、联轴节(45)、减速器(46)、伺服电机(47),工作台(31)安装在内框轴(32)上,内框轴(32)安装在转盘轴承(33)上,转盘轴承(33)与中框架(34)相连,中框架(34)通过中框轴(35)与外框架(36)相连,外框架(36)通过外框轴(37)与耳座(38)相连,耳座(38)固定在Z过渡座(39)上,各轴通过角接触球轴承(41)固定支撑,角度编码器(42)作为测角元件,并均有转角限位装置(43)保护,通过配重(40)将中框轴系进行配平,蜗轮蜗杆副(44)连接各轴并与联轴节(45)、减速器(46)、伺服电机(47)相连接作为各轴的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滑块副(14)有三种不同规格及对应的安装形式:
第一种:底座(11)上安装有两组水平直线导轨,每组导轨安装三个滑块;
第二种:X过渡座(12)上安装有两组水平直线导轨,每组导轨安装二个滑块;
第三种:Y过渡座(13)上安装有四组竖直两两平行的直线导轨,每组导轨安装二个滑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滑块副(14)均为滚柱型重负荷型直线导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滚子轴承(15)和深沟球轴承(16)安装在三个直线自由度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杠(17)有三种不同规格:直径100mm,长度2832mm;直径100,长度1504mm;直径80mm,长度798mm,分别安装在X、Y、Z三个直线自由度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电机(20)有二种不同规格:
一种是Z向直线升降采用的是一台扭矩6Nm的伺服电机
另一种是X和Y向直线自由度和三自由度旋转平台(2)的三个旋转自由度采用的是扭矩1.7Nm的伺服电机,共五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21)有二种不同规格:
一种是Z向直线升降采用的是一台蜗轮蜗杆减速器;
另一种是X和Y向直线自由度和三自由度旋转平台(2)的三个旋转自由度各采用的是行星轮减速器,共五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联轴节(22)有二种不同规格:
一种是Z向直线升降采用的是一个两端安装孔直径均是50mm的联轴节;
另一种是X和Y向直线自由度和三自由度旋转平台(2)的三个旋转自由度各采用的是电机端安装孔直径16mm,丝杠端安装孔直径35mm的联轴节,共五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栅尺(18)为绝对式直线光栅尺,三个直线自由度均贴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限位装置(19)包括机械限位或电气限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轴承(33)为交叉滚子转盘轴承。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六自由度串联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40)为灌铅配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5385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产品制造用实训操控台
- 下一篇:一种改进型用于自动化领域识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