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8559.9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7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姜寄;邹立军;肖崇春;张泽武;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翼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B1/18 | 分类号: | B07B1/18;B07B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长沙市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山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
背景技术
有色金属矿在选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矿,而选矿尾浆排放的过程是将尾矿和水的混合物直接排出的过程。尾矿排放后处理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建立尾矿库和尾矿坝进行封存,以及通过浓密机提高尾矿浓度加入适量的水泥制成尾砂浆体回填到矿下,从减少环境污染和提高资源的回收利用。尾矿中的成分主要由水和大小不同粒径的颗粒组成,其矿浆浓度大约为8%,在远距离管道输送过程常常会有堵管现象。引起堵管现象的原因主要由:由于尾矿积液池上口为避开式常有木块导爆管及其他杂物混入管道,引起堵管现象。尾矿在长距离管道过程中漏水引起管道浓度增大,尾矿浓度高时,粗颗粒极易沉积在管道底部,引起堵管。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及预防堵管事故发生的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减少及预防堵管事故发生的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包括内部设有空腔的分离室,所述分离室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设有进料口,第二端设有出料口,所述分离室内还设有过滤筛,所述过滤筛的上下两端分别卡设于所述分离室的两侧壁上,所述过滤筛的一端还设有贯穿所述分离室侧壁的杂物口。此结构的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尾矿中从进料口进入至分离室后,较大颗粒的尾矿碰到过滤筛后,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至杂物口中,并从杂物口中排出,而水和较小颗粒的尾矿则会通过过滤筛中的小孔流入出料口,最后通过出料口排放到指定位置。由于能及时把较大的颗粒的尾矿从杂物口排出,因此,能够较好的避免或减少堵管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分离室的另一侧还设有放筛口,所述放筛口与所述杂物口的中心线重合。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放筛口与所述杂物口均为圆孔,且其孔径一致,所述过滤筛的一端置于所述放筛口上,另一端置于所述杂物口内。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进料口内还设有进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一端置于所述过滤筛的一侧,并抵持于所述过滤筛上。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过滤筛为圆桶状,所述过滤筛的直径大于所述进料口端的端面面积。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分离室上还设有补水口,所述补水口与所述过滤筛相对。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补水口内还设有盲板法兰,且所述盲板法兰的一端与所述过滤筛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出料口上还设有出料管,所述进料管的中心线与所述出料管的中心线平行。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进料口置于所述第一端的下部,所述出料口置于所述第二端的上部。此设置方式,尾矿即使经过过滤筛过滤后,颗粒相对较大的,也仍然会留在分离室内,不会轻易进入出料口,以免造成堵塞。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在于在上述基础之上,所述进料口、出料口、放筛口及杂物口上均设有连接法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一种尾矿除杂及补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应关系为:
1进料口 2放筛口3出料口
4过滤筛 5补水口6杂物口
7分离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文件的描述,可以对本文件中实施例中以及不同实施例中的特征进行相应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翼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飞翼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85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