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盐碱地作物根际土壤氧气自动更新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8317.X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93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全九;张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谈耀文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盐碱地 作物 土壤 氧气 自动更新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盐碱地作物根际土壤氧气自动更新系统,包括风向通气孔、首部风向通气孔和地下鼠洞通道,每个首部风向通气孔依次对应多个风向通气孔,风向通气孔和首部风向通气孔呈45度角向地下打通,与地下鼠洞通道相连通,每个地下鼠洞通道末端均连通到排水沟。首部风向通气孔、风向通气孔与地下鼠洞通道一体连通,能够实现对盐碱地淋洗排盐和作物根际土壤氧气的自动更新,造价低廉,实现对盐碱地的综合治理,增氧效果良好,不会造成次生污染,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盐碱地改良领域,涉及一种盐碱地作物根际土壤氧气自动更新系统。
背景技术
土壤盐碱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研究框架下的重要内容。最新的研究表明,未来全球土壤盐碱化表现为区域性凸显与全球化加剧并存、湿润半湿润区次生盐碱化与干旱区半干旱区盐碱地并存、局部盐碱化减缓与加剧并存、新技术应用推广与旧田间管理体制并存等特征。我国对盐碱地治理和农业高效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逐渐形成了8大体系40多项适用于盐碱地治理与农业高效利用的实用技术。然而,在众多体系与实用技术中,对于改善盐碱地通气性,提高盐碱地作物根际土壤溶氧量,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
土壤通气性对作物正常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盐碱地土壤中由于含有大量的盐分离子,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容易导致土壤的溶氧浓度降低,土壤氧气浓度降低时会造成根区低氧胁迫,进而影响作物正常的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
目前的改善盐碱地通气性,增加土壤溶氧量的方法,主要包括加强耕作管理深翻改土和增氧灌溉。加强耕作,深翻改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主要发生在作物播种前,对于生育期盐碱地作物根系的通气性,往往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增氧灌溉主要是机械通气增氧、化学增氧机械通气增氧是利用空气压缩机对灌溉土壤进行通气,能耗高,投资成本大,后期设备检修和维护费用高;化学增氧是利用过氧化氢等化学试剂进行加氧,往往增氧效果不显著,而且会对水源及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盐碱地作物根际土壤氧气自动更新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化学增氧效果不显著,且会对水源及土壤造成污染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盐碱地作物根际土壤氧气自动更新系统,包括风向通气孔、首部风向通气孔和地下鼠洞通道,每个首部风向通气孔依次对应多个风向通气孔,风向通气孔和首部风向通气孔呈45度角向地下打通,与地下鼠洞通道相连通,每个地下鼠洞通道末端均连通到排水沟。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地下鼠洞通道的深度为70-85cm。
风向通气孔的孔径为8-12cm,相邻风向通气孔之间间隔为15-25m。
首部风向通气孔孔径为15-25cm。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盐碱地作物根际土壤氧气自动更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盐碱地作物根际土壤氧气自动更新系统的田间布图。
图中,1.灌水渠道,2.排水沟,3.控制门,4.地下鼠洞通道,5.风向通气孔,6.首部通气管道,7.首部风向通气孔,8.通气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盐碱地作物根际土壤氧气自动更新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风向通气孔5、首部风向通气孔7和地下鼠洞通道4,每个首部风向通气孔7依次对应多个风向通气孔5,风向通气孔5和首部风向通气孔7呈45度角向地下打通,与地下鼠洞通道4相连通,每个地下鼠洞通道4末端均连通到排水沟2。
地下鼠洞通道4的深度为70-8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83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