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成本高强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8174.2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7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奎;李兴刚;李永军;马鸣龙;石国梁;袁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22C23/00 | 分类号: | C22C23/00;C22C23/04;C22C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刘徐红 |
地址: | 10008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镁合金 预热 制备 高强耐热镁合金 熔化 纯镁锭 低成本 镁熔液 铸锭 铸件 高温抗蠕变性 高力学性能 镁合金熔液 轧制 保护气体 变形加工 挤压铸造 锻件 管材 半连续 覆盖剂 工业用 熔化炉 预热炉 备料 棒材 拉拔 线材 浇铸 锻造 挤压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高强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工业用镁合金的范畴。该镁合金中,Sn的含量为5~15wt%,Zn的含量为2~7wt%,其余为Mg。其制备方法包括备料;预热炉、熔化炉升温;预热纯镁锭、纯Sn锭和纯Zn锭;在保护气体的保护下或者覆盖剂的保护下分批熔化预热纯镁锭;将预热后的Sn锭和Zn锭没入镁熔液中熔化,使其均匀分布在镁熔液中;将镁合金熔液浇铸成铸锭或铸件;或者进行连续或半连续铸造成铸锭后再进行轧制/挤压/拉拔/锻造等工艺变形加工成板材、管材、型材、棒材、线材以及各种锻件;或者进行挤压铸造或压铸成铸件。本发明的镁合金能满足较高力学性能和高温抗蠕变性能的要求,且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成本高强耐热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Mg-Sn-Zn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工业用镁合金的范畴。
背景技术
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比强度比刚度高、阻尼减振、电磁屏蔽、易于加工成形、可以回收再利用等优点,镁合金是汽车、轨道交通、电子通讯、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领域的重要材料。随着镁合金在汽车上应用的不断拓展,如从原先的变速箱壳体、仪表盘、车门等一般零部件向发动机支架、活塞、轮毂等重要位置的结构件和功能件发展,人们也在开发满足各种不同要求的镁合金,如高强高韧耐热镁合金、高温抗蠕变镁合金等。
传统的镁合金如AZ91D、AM60B、AZ80、AZ31、ZK60等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依然是目前应用量最大的几种镁合金。但是这些合金都具有某些缺点,例如在200℃以上温度的强度(≤100MPa)和抗蠕变性能非常低。这些年新开发的VW75、WE71等稀土镁合金,虽然具有非常高的高温力学性能,但由于含有大量的稀土金属(总量大于13%),导致该类镁合金的成本也非常高,制约着镁合金的推广应用。总之,传统镁合金材料的牌号、品种规格少,综合性能与相应的铝合金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着镁合金在上述领域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高强耐热镁合金,具体为一种Mg-Sn-Zn合金。它能满足较高力学性能和高温抗蠕变性能的要求,具有比现有稀土镁合金如VW75、WE71低得多的成本。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低成本高强耐热镁合金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成本高强耐热镁合金,该镁合金的成份含量为:Sn的含量为5~15wt%,Zn的含量为2~7wt%,并且,其中Sn和Zn的总含量为8~19wt%,其余为Mg。
优选的,镁合金中,Sn的含量为7~14wt%,Zn的含量为3~5wt%。
优选的,镁合金中,Sn和Zn的总含量为10~17wt%。
锡元素在镁合金中的作用以及机理如下:
1、根据Mg-Sn、Sn-Zn二元相图,合金元素Sn、Zn与Mg都能生成稳定的金属间化合物,而合金元素Sn与Zn之间不生成金属间化合物,本发明的Mg-Sn-Zn合金具有Sn和Zn的协同强化潜力,即通过“固溶+沉淀”处理,可以生成Mg2Sn、MgZn两种强化相。
2、Sn在аMg中的最大固溶度为14.5wt%(原子百分比为3.35),沉淀强化相Mg2Sn的熔点高达770.5℃,远高于稀土镁合金的强化相熔点(比如Mg5Gd为658℃,Mg24Y5为605℃)。按照镁合金的沉淀强化理论,沉淀强化相熔点越高,表明该强化相软化的温度越高,该镁合金材料的软化温度就越高,使得该镁合金材料可以在更高温度服役或者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未经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81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