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半合成废机油再生的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6407.5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51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瞿欢欢;朱至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6 | 分类号: | B01J20/26;B01J20/30;C10M17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合成 机油 再生 吸附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种用于半合成废机油再生的吸附剂,包括:改性沸石粉50‑60wt%,改性介孔硅10‑20wt%,三硅酸镁10‑40wt%;其使用方法为:通过对废机油絮凝沉淀和酸洗、水洗、脱水的预处理,再使用经过优选的有机膨润土、活性炭和本发明吸附剂分步吸附和过滤,得到性能参数较好的再生机油;本发明的用于半合成废机油再生的吸附剂,具有可多次使用、所生产的再生机油品质高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动车润滑油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半合成废机油再生的吸附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多,每年有数万吨的半合成废机油产生。这些废机油若直接排放或采用简单的焚烧方法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目前已有的成熟技术是将废机油裂解成轻链的汽油,再作为燃料投入使用,但半合成机油是由石油提炼出来并进行再次合成的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过程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简单的作为燃料使用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石油资源的短缺,半合成机油的供需出现问题,机油的价格已大幅上涨,废机油再生技术的开发对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能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有的废机油再生方法中所用的吸附剂如活性炭、活性白土等吸附后含油量高,吸附后无法再次使用,造成环境污染和成本居高不下,且吸附后的活性炭、活性白土中的含油量可达到其本身质量的20-30%,这些油如果弃之不用会造成污染和浪费,但脱附下来的油混浊、杂质多,再次处理后油品质量偏低。
现有废机油使用吸附剂再生的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是:1、再生周期比较长,絮凝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沉降时间,废发动机油再生过程成中用到多次絮凝过程,从而使的再生周期变长。2、成本较高,废发动机油再生过程成中,用到的原料种类繁多,用量较大,导致废发动机油再生过程所需成本较高。3、再生品质不高,再生后的机油粘度大大降低,部分机油氧化物难以去除,只能与新的高品质机油调配后作为低端机油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半合成废机油再生的吸附剂,包括:改性沸石粉50-60wt%,改性介孔硅10-20wt%,三硅酸镁 10-40wt%;
其中,改性沸石的制备方法为:40-50℃条件下,将30份苯乙烯、30份二乙烯基苯、10-20份g丙酸乙烯酯、5-10份丙烯酰胺进行混合,得油相混合物,加入到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冷凝回流装置的反应器中,300-500r/min 搅拌,向油相混合物中加入1-2份过氧化苯甲酰和60份200号溶剂油,搅拌使过氧化苯甲酰和200号溶剂油充分溶解,将所得油相混合物加到处于搅拌中的水相中,搅拌速度为500-600r/min,使油相混合物在水相中形成均匀液滴后,将混合物体系温度升高到80-85℃,进行悬浮聚合反应,反应时间为 16h,再分3-4次加入总量300-400份的沸石粉,混合均匀后,再将温度升高到90-95℃固化12h,冷却至常温后使用球磨机低温磨粉,过筛后得到改性沸石粉;
改性介孔硅的制备方法为:在带有搅拌器、温度计及冷凝管的金属反应容器中加入100份去离子水100mL、1份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后,在30-80r/min搅拌下缓慢地加入100-120份介孔硅,30-40℃下反应 30分钟后过滤,干燥后得到硅烷改性介孔硅。
优选的,所述的用于半合成废机油再生的吸附剂,其中:所述改性沸石粉的细度在200目以上。
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半合成废机油再生的吸附剂的使用方法,步骤为:
(1)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博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64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亲和层析柱、制备方法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基于FPGA的先进驾驶辅助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