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代丙二酸二酯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6238.5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5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顾竞;何立;袁云龙;杜友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海康杰化学有限公司;江苏威耳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313 | 分类号: | C07C67/313;C07C69/63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严晨,许亦琳 |
地址: | 22455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代丙二酸二酯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氟代丙二酸二酯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氟代丙二酸二酯是一类重要的含氟有机中间体,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烷基化、烷氧基化、羟烷基化等反应,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医药、农药、香料、染料等的生产,因此,氟代丙二酸二酯衍生物具有极其广阔的领域和非常广阔的开发前景,开发一种高效益,低成本的氟代丙二酸二酯合成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制备氟代丙二酸二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羰基消去法、酯化法、裂解法和氟化法。
目前,国内大部分厂家采用的是氟化氢盐氟化法。即以丙二酸二甲(乙)酯为原料,经过氯化、氟化氢三乙胺盐氟化两步反应的制备得到目标产品。该方法的主要缺点是原料毒性大、对设备腐蚀性强、反应设备要求较高,反应过程会产生二氯代丙二酸酯和二氟代丙二酸二酯,影响产品质量和收率。另外后处理过程中,三乙胺回收困难且产生大量含氮废水,处理麻烦,且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另外,中国专利(CN 1025318)提供了一种制备氟代丙二酸二乙酯的方法,该方法以氟代乙酸乙酯和草酸二乙酯为初始原料,经过缩合、氧化两个步骤来合成氟代丙二酸二乙酯,总收率32.5%,该方法仍然存在收率较低,且“三废”较多的问题。
因此,本领域急需开发一种步骤简短、原料安全、绿色环保的更方便易行且成本较低、易于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氟代丙二酸二酯的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代丙二酸二酯的制备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氟代丙二酸二酯(式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氟代乙酸酯(式I化合物)与碳酸二烷基酯(式II化合物)在碱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备获得氟代丙二酸二酯,所述式I、式II、式III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其中,R1、R2、R3同时为甲基或同时为乙基。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氟代乙酸酯与碳酸二烷基酯的摩尔比为1∶1~20。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碱选自碱金属有机盐、碱金属碳酸盐、氢化钠或氨基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碱金属有机盐选自甲醇钠、甲醇钾、乙醇钠、乙醇钾、叔丁醇钠、叔丁醇钾、正丁基锂、二异丙基胺锂(LDA)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碱金属碳酸盐选自碳酸钠、碳酸锂、碳酸钾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氟代乙酸酯与碱的摩尔比为1∶1~5。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氟代乙酸酯与碱的摩尔比为1∶1~3。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应温度为0~150℃。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应温度为80~120℃。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反应在溶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所述溶剂选自有机溶剂。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溶剂选自醚类溶剂。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醚类溶剂选自乙醚、甲基叔丁基醚、四氢呋喃、甲基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的后处理包括:反应完成后,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为5~8,有机相脱溶即得氟代丙二酸二酯。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反应的后处理还包括:将反应体系的温度调节至-10~50℃。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使用pH调节剂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所述pH调节剂选自盐酸、硫酸、磷酸、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发明人经过大量探索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氟代丙二酸二酯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毒性和腐蚀性低,且更易于后处理,是一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氟代丙二酸二酯(式III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氟代乙酸酯(式I化合物)与碳酸二烷基酯(式II化合物)在碱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备获得氟代丙二酸二酯,所述式I、式II、式III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海康杰化学有限公司;江苏威耳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滨海康杰化学有限公司;江苏威耳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62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乙酰氧基乙酰氯的化学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γ位二烷基溴丙烷的合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