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均质聚甲基丙烯酰亚胺吸波泡沫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6194.6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78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生;李克迪;常艺;孟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科恒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65/10 | 分类号: | C08F265/10;C08F220/46;C08F220/06;C08F8/48;C08F2/44;C08K3/08;C08K3/04;C08J9/1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绍兴市杭州湾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波 吸波剂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 前驱体 泡沫微粒 分散剂 共聚 均质 制备 机械性能 聚甲基丙烯酰亚胺泡沫 丙烯酸 泡沫材料技术 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腈 热稳定性能 沉降现象 高速分散 航天航空 吸波性能 板发泡 丙烯腈 二步法 混合物 混合液 轻质 添加剂 军事 应用 | ||
1.一种均质聚甲基丙烯酰亚胺吸波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先制备吸波型PMI泡沫微粒,再利用吸波型PMI泡沫微粒制备聚甲基丙烯酰亚胺吸波泡沫,具体为:步骤(1),先将42-5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50-58重量份的甲基丙烯腈或丙烯腈进行混合,然后加入0.05-0.6重量份的引发剂、2-10重量份的发泡剂、0-2重量份的交联剂、2-20重量份的大密度吸波剂、1-5重量份的防沉剂和0-2重量份的成核剂,再将这些原料通过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得到前驱体混合液;步骤(2),先将前驱体混合液注入模具内,然后将模具浸入30℃-90℃的水浴中进行50-300小时的聚合反应,形成泡沫前驱体共聚板,再将泡沫前驱体共聚板放置在60℃-180℃的烘箱中预热1-10小时,经180℃-230℃条件下高温发泡0.5-10小时,形成表观密度为300-1500Kg/m3的吸波型PMI泡沫,最后将吸波型PMI泡沫通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得到吸波型PMI泡沫微粒,微粒的粒径为0.2-12mm;步骤(3),先将35-65重量份的吸波型PMI泡沫微粒、42-50重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或丙烯酸、50-58重量份的甲基丙烯腈或丙烯腈进行混合,再加入0.01-10重量份的轻质吸波剂、1-6重量份的分散剂、0.05-0.6重量份的引发剂、2-10重量份的发泡剂、0-2重量份的交联剂和1-3重量份的除泡剂,将这些原料通过机械搅拌混合均匀后,进行震荡或者真空脱泡工艺进行除泡,得到稳定的吸波型前驱体混合液;步骤(4),先将吸波型前驱体混合液注入模具内,然后将模具浸入30℃-90℃的水浴中进行50-300小时的聚合反应,形成吸波型泡沫前驱体共聚板,再将吸波型泡沫前驱体共聚板在80℃-180℃的烘箱中预热1-10小时,经180℃-230℃条件下高温发泡1-10小时,最后制备出耐高温和宽频的聚甲基丙烯酰亚胺吸波泡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均质聚甲基丙烯酰亚胺吸波泡沫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联剂包括两种或两种以上可参与自由基共聚合的化合物,依靠二价离子键提高聚合物强度的碱土金属或锌的(甲基)丙烯酸盐;所述成核剂包括碳酰胺、甲酰胺、N-甲基甲酰胺、N-二甲基甲酰胺或其混合物;所述发泡剂包括乙醇、丙醇、水、丁醇、戊醇或其混合物;所述的引发剂包括过氧化醋酸叔戊酯(TAPA)、过氧化苯甲酰(BPO)、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丁酯(TBPO)、过氧化苯甲酸叔戊酯(TAPB)、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偶氮二异丁腈(AIBN)、偶氮异丁氰基甲酰胺(CABN)或其混合物;所述大密度吸波剂为真密度大于3000kg/m3的粉体、纤维、片状、微球型吸波剂,包括复合铁氧体、金属微粉及纳米吸波材料和陶瓷吸波材料;所述轻质吸波剂为真密度小于3000kg/m3的吸波剂,包括纳米碳材料;所述防沉剂为可溶性高分子材料,包括PMNA、PMNI、PA或其混合物;所述分散剂包括聚乙烯蜡、硅酸蜡、乙撑双硬脂酰胺、硬脂酸钡、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硬脂酸锌、硬脂酸钙、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甘油酯、三硬脂酸甘油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脂肪酸聚乙二醇酯、三聚氰胺、聚乙二醇、氨基化的聚乙二醇、羧基化的聚乙二醇、聚乙二醇二甲醚、聚乙二醇十六烷基醚、聚丙二醇或其混合物;所述除泡剂包括乳化硅油、高碳醇脂肪酸酯复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醇胺醚、聚氧丙烯甘油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甘油醚、聚二甲基硅氧烷或其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科恒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科恒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619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