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菁染料在检测铅离子中的用途、铅离子检测试剂盒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45632.7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7991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沈刚;唐亚林;张虹;吴雨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赵天月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染料 检测 离子 中的 用途 试剂盒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菁染料在检测铅离子浓度中的用途、铅离子检测试剂盒及方法。该方法包括:(1)将样本与菁染料、核酸适体混合;(2)将步骤(1)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波谱检测;(3)基于波谱检测的结果,确定所述样本中是否存在铅离子及铅离子浓度。该检测专属性强和灵敏度高,对铅离子的检测限为200nM。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领域,具体的,本发明涉及菁染料在检测铅离子中的用途、铅离子检测试剂盒及方法。
背景技术
铅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危害严重,几乎对身体各系统都有影响,尤其是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其主要毒性效应是导致贫血、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生殖系统损伤等,血液中铅含量达100mg L-1即可引起神经系统、生殖,心血管和发育障碍等等一系列问题。美国环境保护署规定饮用水中铅离子的最大允许量为72nM。目前环境中痕量铅离子的常规检查主要有原子吸收法、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电化学方法等。这些方法操作繁琐,需要麻烦的前处理、专门的分析技术人员以及昂贵的仪器,不利于现场快速分析检测。
因而,对于铅离子的检测仍有待开发和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发明人发现,核酸适体(TBA)在钾/钠离子缓冲体系条件下,以G-四链体形式存在,该G-四链体能诱导菁染料形成J-聚体,产生J-聚体信号,而铅离子能与核酸适体(TBA)形成更稳定的TBA G-四链体,从而使得J-聚体解聚,J-聚体信号丧失,根据检测J-聚体的信号变化可以检测出铅离子的浓度。基于上述问题的发现,发明人提出了菁染料在定量检测铅离子中的用途,并提出了菁染料用于制备检测铅离子浓度的试剂盒,以及提出了检测样本中铅离子浓度的方法。上述检测灵敏度高、专属性高,试剂易得,检测快捷、无需特殊仪器,检测成本低廉,便于行业内推广应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出了菁染料在检测铅离子浓度中的用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用途为菁染料在检测铅离子浓度中的用途。发明人发现,通过铅离子能使得菁染料形成的J-聚集体解聚,通过检测J-聚集体的信号变化来反应铅离子的浓度。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对铅离子浓度的检测限达到了200nmol/L,且试剂易得,检测快捷、无需特殊仪器,检测成本低廉,便于行业内推广应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菁染料在检测铅离子浓度中的用途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下列附加技术特征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用途进一步包括核酸适体。发明人发现,核酸适体(TBA)在钾/钠离子缓冲体系条件下,以G-四链体形式存在,可进一步诱导菁染料形成J-聚集体,产生J-聚集体信号,当加入铅离子时,铅离子与核酸适体(TBA)结合形成更稳定的TBAG-四链体,同时使J-聚集体逐步解聚,进而通过检测J-聚集体信号变化可更高灵敏度和更高专属性地检测样本中的铅离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菁染料为式I所示的化合物,
式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56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频脉冲序列超快激光连续光谱检测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土壤重金属检测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