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自动驾驶汽车转向纠偏防护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145135.7 | 申请日: | 2017-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1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B62D6/00;B62D113/00;B62D13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自动 驾驶 汽车 转向 纠偏 防护 装置 | ||
1.一种高效自动驾驶汽车转向纠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效自动驾驶汽车转向纠偏防护装置包括转速传感器、主角度传感器、辅助角度传感器、转向辅助驱动机构、传动轴及控制器,其中所述的转速传感器和辅助角度传感器均至少两个,分别安装在汽车转向轮的轮轴上,所述的主角度传感器与车辆方向盘轴相互连接,所述转向辅助驱动机构安装在汽车车架上,并通过传动轴与车辆转向驱动机构相互连接,所述的控制器安装在汽车车架上,并分别与转速传感器、主角度传感器、辅助角度传感器、转向辅助驱动机构、汽车电源电路及汽车行车电脑电路电气连接,所述的转向辅助驱动机构包括承载底座、伺服驱动电机、电动驱动伸缩杆、行程传感器及驱动控制子电路,所述的承载底座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密闭腔体结构,所述的伺服驱动电机、电动驱动伸缩杆均安装在承载底座上,且所述的伺服驱动电机、电动驱动伸缩杆均与一条传动轴相互连接,并分别通过传动轴与车辆转向驱动机构相互连接,所述传动轴分别与伺服驱动电机、电动驱动伸缩杆和车辆转向驱动机构间通过万向联轴器相互连接,所述的驱动控制子电路嵌于承载底座内,并分别与伺服驱动电机、电动驱动伸缩杆和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的控制器包括防护壳、控制电路、辅助电源及信号指示灯,所述的承载壳内设横截面呈矩形的承载腔,所述的控制电路、辅助电源均嵌于承载腔内,所述的信号指示灯嵌于承载壳外表面,所述的控制电路分别与辅助电源、信号指示灯电气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另设至少一个电源接线端子,至少一个串口通讯端子和至少一个无线通讯装置,所述的电源接线端子和串口通讯端子嵌于承载腔对应的防护壳侧表面,所述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汽车电源电路电气连接,所述的串口通讯端子分别与转速传感器、主角度传感器、辅助角度传感器、转向辅助驱动机构及汽车行车电脑电路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驾驶汽车转向纠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速传感器、辅助角度传感器均设无线数据通讯装置,并通过无线数据通讯装置与控制器相互连接,且所述的无线数据通讯装置均通过定位机构与汽车车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驾驶汽车转向纠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伺服驱动电机、电动驱动伸缩杆均通过滑轨与承载底座上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的伺服驱动电机、电动驱动伸缩杆轴线与承载底座上表面平行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驾驶汽车转向纠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轨与承载底座间通过转台机构相互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驾驶汽车转向纠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底座和防护壳均通过定位扣与汽车车架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驾驶汽车转向纠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壳的承载腔内表面上设电磁屏蔽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驾驶汽车转向纠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磁屏蔽层包括柔性绝缘层、电磁屏金属网,所述的柔性绝缘层与承载腔内表面连接,所述的电磁屏金属网至少一层,且各电磁屏金属网嵌于柔性绝缘层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驾驶汽车转向纠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载腔内设至少一个隔板,所述的控制电路、辅助电源均通过滑槽安装在隔板上,且控制电路、辅助电源间由隔板相互隔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自动驾驶汽车转向纠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电源包括蓄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电路及无线充电装置,所述的充放电控制电路分别与蓄电池组、无线充电装置和电源接线端子电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视莱尔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513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