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远程胎心监护自动分析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4851.3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567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李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柏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444 | 分类号: | A61B5/04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远程 监护 自动 分析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远程胎心监护自动分析系统及其方法,在将用户的胎心监护数据发送至系统后,系统进行包括胎心率基线、加速位置、加速次数、减速类型和减速次数的分析和计算,从而对宫缩时胎心的变化和胎动进行分析。在经过一系列计算后,得出Fischer评分结果,再得到改良的Fischer评分结果后,利用NST、Pearson、Krebs评分法进行结果计算。根据一系列评分结果,计算胎儿目前的状态,包括反应型、可疑型、无反应型、正弦型和无法判读等情况,并将数据结果远程发送到医生端设备。本发明显著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使医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问诊量,简化了胎心监护工作流程,提高了医疗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医疗和医疗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远程胎心监护自动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胎心监护已经成为保障围产期孕妇、胎心安全的重要方法。孕妇在进入孕晚期后,尤其是开放二胎后,高龄孕妇数量增加,胎儿容易出现脐带绕颈等问题导致的宫内缺氧;胎心监护能够及时有效地检查出可能有问题的胎儿,使医生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产前治疗,以降低胎儿的死亡率,实现优生的目的。
现有的胎心监护方案,主要分为在医院做的胎心监护和在家做的远程胎心监护。
在医院做的胎心监护,由医生对胎心监护的结果进行分析,辅助以系统的分析结果。其缺点是,孕妇需要到医院排队、挂号,等待一段时间才能进行胎心监护,就医困难,对胎儿发育不利;且医生工作量大,医院床位有限,严重影响了胎心监护的体验。
在家做的远程胎心监护,由孕妇在家进行胎心监护,并将胎心监护数据发送到医生端,需要医生对每一例胎心监护的结果进行详细的分析,分析需要花费时间长,医生工作量大,每个医生每天可以接诊的数量较小,制约了远程胎心监护的发展。
现有方案,无论是在医院做,还是在家做,由于床位、医生工作量的限制,都严重制约了医生接诊的数量和质量。由于我国现有有胎心监护经过的医生缺乏,能够进行高质量监护判读的医院较少,导致孕妇做胎心监护选择少,排队时间长,体验很差,对孕妇和胎儿的发育不利。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远程胎心监护自动分析系统及其方法,通过远程自动分析系统,实现了胎心判读算法,替代了医生要做的主要工作,显著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使医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问诊量。对数据的云分析也令胎心监护对医生的要求降低,可以帮助经验相对较少的医生快速处理数据,从而提高医疗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程胎心监护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广域网单元和与广域网单元无线通信的胎心监护设备,所述胎心监护设备包括个人网关和与个人网关无线通信的传感节点单元,所述传感节点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传感器、信号处理单元和蓝牙模块。
上述的一种远程胎心监护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广域网单元与胎心监护设备通过GPRS网络无线通信。
上述的一种远程胎心监护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网关与传感节点单元通过蓝牙网络无线通信。
上述的一种远程胎心监护自动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个人网关为智能手机。
一种远程胎心监护自动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户在家中使用设备进行胎心监护,获取胎心率、胎动、宫缩等数据;
S2、用户将胎心监护数据通过智能设备上传到系统;
S3、系统对上传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胎心率基线;
S4、对胎心率进行进一步分析,计算加速位置和加速次数;
S5、对胎心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计算减速类型和减速次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柏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柏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48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钛酸钡/氮化硼/聚酰亚胺三元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