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1142731.X | 申请日: | 2017-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31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 发明(设计)人: | 佘庆威;郭浩中;杨谨嘉;朱国雄;林志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5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发光二极管 结构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柔性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基板;
设于所述柔性基板之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
设于所述柔性基板之上并覆盖所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的柔性层,所述柔性层内布设有多个散射颗粒;以及
设于所述柔性层之上的黏合剂层,所述黏合剂层内设有荧光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颗粒的重量占所述柔性层的重量为0.1%至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颗粒的材料为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铝、二氧化硅或以上氧化物的任一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合剂层粘贴于所述柔性层之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发光二极管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间距为3mm至10mm。
6.一种柔性发光二极管结构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提供一柔性基板和多个发光二极管,将所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倒装芯片技术设于所述柔性基板之上;
于所述柔性基板之上涂覆柔性材料并覆盖所述的多个发光二极管以形成柔性层,在涂覆柔性材料时,向所述柔性材料内加入多个散射颗粒,以使得所述散射颗粒布设于所形成的柔性层内;以及
于所述柔性层之上设置经荧光粉和黏合剂的混合液以旋涂的方式并固化形成的黏合剂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加入的散射颗粒的重量占所述柔性层的重量为0.1%至1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散射颗粒的材料为氧化锆、氧化钛、氧化铝、二氧化硅或以上氧化物的任一组合。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于所述柔性层之上设置胶粘层,通过胶粘层粘接所述黏合剂层。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发光二极管时,将相邻的两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间距设置为3mm至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未经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273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