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农业固废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42175.6 | 申请日: | 2017-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20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兵;钱建飞;王振京;姚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宏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82/00 | 分类号: | A01D82/00;A01D8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业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农业固废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作物秸秆处理从最初的焚烧发展成通过秸秆粉碎机使秸秆还田,不仅提高了秸秆的利用率,同时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火灾隐患。现有的秸秆粉碎机粉碎效果不佳,有的秸秆没有被完全粉碎,出料口容易出现堵塞,而且对秸秆粉碎机进行清理时需要对粉碎机进行拆卸,工序繁琐且费时费力。
农作物在收成后,直接将秸秆焚烧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因此,需要对秸秆进行再利用。对秸秆进行再利用,很多情况下,需要先将秸秆进行粉碎。目前的秸秆处理设备,其粉碎、处理、包装等都是分开进行的,需要使用多种机械才能完成秸秆的整个处理过程,这样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浪费资源,而且会增加劳动者的工作负担,不能满足广大劳动者的使用需求,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农业固废处理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固废处理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农业固废处理设备,包括第一进料装置、切碎机构、揉丝机构以及装袋机构,所述第一进料装置包括粉碎刀、推拉门手把、第一进料斗和风扇,所述粉碎刀设在所述第一进料装置内,所述推拉门手把设在第一进料斗处,所述风扇设在第一进料斗一侧;所述切碎机构、揉丝机构和所述装袋机构依次连接,所述切碎机构包括输送电机、输送轴、切割电机和切割刀片,所述输送电机与所述输送轴相连接,所述切割刀片与所述切割电机相连接,所述切碎机构的出料口与揉丝机构连接,所述揉丝机构包括由助力飞轮带动的揉搓桶体以及安装在所述揉搓桶体内壁上的多个切刀,揉搓桶体上安装有出料筒,所述装袋机构安装于出料筒内部,所述装袋机构为安装在所述出料筒内部的螺旋压送器,所述揉丝机构与蒸汽输送管道连接,蒸汽输送管道的另一端与蒸汽罐连接,蒸汽输送管道上设有阀门,揉搓桶体的内壁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出料筒为上大下小的锥形筒,安装在揉搓桶体内壁上的切刀为锯齿切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粉碎刀设有二至四个。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揉搓桶体内壁上的切刀为锯齿切刀。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进料装置与所述切碎机构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的第一进料装置,提前进行粉碎,增加了粉碎的进度。
2.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将切碎机构、揉丝机构和装袋机构合为一体,这样的结构设计,在一台机械上可以同时完成秸秆的切碎、揉丝以及装袋,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资源,减少劳动者的工作强度。
3.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在揉丝机构的上方安装蒸汽输送管道,蒸汽输送管道的出口位于揉丝机构内部,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使劳动者根据需要向揉丝机构内部通入蒸汽,
4.本发明,通过设置的通入的蒸汽具有使秸秆软化的作用,更有利于秸秆的处理。在出料筒内安装装袋机构,秸秆在向下输送的过程中可以被逐渐压紧,从出料筒内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第一进料装置示意图;
图中:1、第一进料装置;2、输送电机;3、输送轴;4、切割电机;5、切割刀片;6、助力飞轮;7、揉搓桶体;8、切刀;9、出料筒;10、螺旋压送器;11、蒸汽输送管道;12、蒸汽罐;13、阀门;14、温度传感器;15、切碎机构;16、揉丝机构;17、装袋机构;18、粉碎刀;19、推拉门手把;20、第一进料斗;21、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宏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宏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421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