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电子装置、智能家居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7360.6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21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5/02 | 分类号: | G05B15/02;G05B19/418;H02J50/10 |
代理公司: | 杭州宇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1 | 代理人: | 张宇娟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电子装置 无线充电 智能模块 储存电能 移动设备 建筑面 充电 外部交流电源 无线控制装置 智能家居设备 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控制系统 充电装置 传输电能 固定放置 控制指令 数据信息 无线通信 无线耦合 敷设 电力线 储能 配置 嵌装 耦接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电子装置,包括嵌装于建筑面内的基座一和与所述基座一分体式耦接的智能模块,基座一被配置成通过敷设在建筑面内的电力线获得外部交流电源以变换产生第一无线充电源,智能模块被配置成用于与基座一内的第一无线充电源无线耦合以收集并储存电能,以及将所储存电能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产生第二无线充电源,用于向置于该智能模块上的移动设备无线地传输电能。该智能电子装置可作为无线储能充电装置对移动设备充电,且充电时无需固定放置于某个地方,还可作为一种无线控制装置,能与智能家居设备建立无线通信,以进行数据信息或控制指令交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电子装置、智能家居系统及智能控制系统,属于电子产品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居家生活中,居家环境的舒适性和便利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人们生活中的娱乐活动主要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移动设备进行,给这些移动设备充电时,最传统的就是通过带有充电线的充电器一端连接移动设备、另一端连接至电源取电,由于每个家庭中都有多种或多个移动设备,每个移动设备又有单独的充电器,充电时就显得非常冗杂和烦乱,于是无线充电装置应运而生。
虽然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无线充电装置,但这些充电装置只有一个基座,也就是对移动设备充电时需要将基座固定于某个地方连接至交流电源,并将移动设备放置于基座上,这种无线充电装置使得移动设备在充电时,基座无法随意拿动到其他地方,用起来不方便;并且,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多个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操作和信息反馈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控制装置,每个智能家居设备可能就需要配备一个控制装置,使用起来非常不便,所以人们迫切需要一种来兼容无线充电和集中控制的装置。另外,由于人们生活习惯及智能家居设备的不同,智能家居系统也呈现多样化,本发明就公开了一种与智能电子装置有关的智能家居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以上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智能电子装置,还提供了一种智能家居系统以及一种智能控制系统。
本发明克服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电子装置,包括:
嵌装于建筑面内的基座一,被配置成通过敷设在建筑面内的电力线获得外部交流电源以变换产生第一无线充电源;和
与所述基座一分体式耦接的智能模块,被配置成用于与基座一内的第一无线充电源无线耦合以收集并储存电能;
所述智能模块还被配置成将所储存电能的至少一部分变换产生第二无线充电源,用于向置于该智能模块上的移动设备无线地传输电能。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智能模块包括:
基座二,被配置成与所述基座一内的第一无线充电源无线耦合以执行上述电能收集和储存;以及
与所述基座二可活动连接的控制面板,被配置成与一个或多个智能家居设备建立无线通信以交互和处理若干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基座二至少被配置成:向所述控制面板有线地传输电能;和/或向所述移动设备无线地传输电能。
本发明优选的,一个基座一与若干个所述智能模块建立所述的无线耦合以同步或异步地无线传输电能。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基座一内设置有:
电源转换模块,被配置成获得外部交流电源并变换为直流电源;
耦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电能发送模块一,被配置成从直流电源产生高频电磁场以向所述基座二发射第一无线充电源;和
耦接所述电源转换模块的无线充电控制模块一,被配置成确定所述基座一与基座二间的无线耦合以激励所述电能发送模块一发射第一无线充电源。
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基座二内设置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鸿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73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