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布式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6695.6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22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邵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圆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20 | 分类号: | G06F8/20;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王希刚 |
地址: | 201799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布式 软件 开发 过程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方法,包括汇编任务分配,汇编人员分配,硬件设备组网,设定软件建模语言,目标软件建模及软件汇编等六个步骤。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和实施容易,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软件汇编工作的工作效率和管理协调工作的质量,可有效实现软件编程开发工作与软件结构相匹配,提高软件编程开发管理工作通用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有效的提高了软件汇编作业架构布局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时另有效的降低了软件汇编工作的劳动强度和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要求,从而达到降低软件汇编作业工作成本和提高工作质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布式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方法,属计算机软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软件程序汇编作业中,尤其是针对一些设计执行特定功能,并具备大量图文新型类的大型软件系统中,这些软件往往汇编程序总量大,结构复杂,且程序汇编过程中,尤其是针对大型的动画类、图文类等程序汇编中,除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之外,对汇编用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要求也相对较高,从而严重导致当前在进行软件开发作业的工作效率相对低下,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对软件汇编用的计算机等硬件设备要求相对较高,硬件设备投资及管理成本相对较高,软件编程开发工作流程不能有效与软件结构相互匹配性差,从而导致软件在汇编过程中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及人员协调管理等工作效率低下且成本相对较高,极大的影响了软件汇编作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针对这一问题,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的软件汇编方法,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分布式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分布式软件开发过程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汇编任务分配,首先根据待汇编软件内容和要求,将汇编软件划分出一个软件运行主程序架构、至少两个软件子运行主程序架构、若干软件运行功能模块、软件识别信息编码模块及功能模块调用中断子程序模块;
第二步,汇编人员分配,完成第一步后,根据第一步分配的软件汇编任务,确定一个软件汇编总管岗位、然后确定软件运行主程序架构汇编岗位、软件子运行主程序架构汇编岗位、软件运行功能模块汇编岗位、软件识别信息编码模块汇编岗位及功能模块调用中断子程序模块汇编岗位的数量,其中软件运行主程序架构汇编岗位、软件子运行主程序架构汇编岗位、软件运行功能模块汇编岗位数量与第一步中分配的软件子运行主程序架构和软件运行功能模块数量一致,软件识别信息编码模块汇编岗位及功能模块调用中断子程序模块汇编岗位均一个,且每个岗位工作人员均至少2人;
第三步,硬件设备组网,完成第二步作业后,根据第二步设定的各汇编岗位和相应岗位的汇编任务内容和工作人员数量,为各岗位配备相应的办公计算机及辅助办公设备,然后通过局域网系统将各办公计算机及辅助办公设备间组网,实现各岗位设备之间相互数据交互连接;
第四步,设定软件建模语言,首先基于智能体统一建模语言模型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基础,然后由元模型的方式定义基于智能体统一建模语言模型的领域模型,然后由领域模型生成初步运行语言,然后由遗传算法对初步运行语言进行优化,得到建模语言;
第五步,目标软件建模,完成第四步作业后,利用第四步获得的建模语言,通过建模语言完成对待汇编软件的模型设计定型,并对完成的软件模型进行仿真运行无误后,对软件模型定型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圆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圆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66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缓释型烟气脱硝剂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绿色高产有机甘蓝种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