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袋式除尘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6493.1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5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毛彩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彩娣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46/04;B01D46/42;B01D46/48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母秋松,董建林 |
地址: | 214522 江苏省泰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除尘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效袋式除尘器,属于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空气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类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随着城市雾霾越来越严重,如何更好的将工业制造中的粉尘从烟气中分离出来,且提高除尘设备效率,节约设备成本等问题,都是本行业技术人员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袋式除尘器。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效袋式除尘器,包括:罐体、灰斗、滤袋、换向阀,所述罐体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的气室,每个气室内通过固定杆悬挂有多个滤袋,每个滤袋底部开口处通过连接板固定在气室下方,每个气室顶部均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处均设置有换向阀,换向阀第一输入口与出气管相连接,换向阀第二输入口与吹气管相连接,换向阀输出口与开口相连接;所述出气管末端设置有抽风机,吹气管末端设置有吹风机;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灰斗,灰斗侧壁设置有进气口。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集尘器,多个集尘器并联在进气管上,进气管末端与进气口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烟囱,所述抽风机末端与烟囱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灰斗底端设置有输灰管,输灰管内设置有传送带,输灰管末端设置有卸灰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灰斗侧壁设置有加热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吹气管上设置有阀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阀门。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效袋式除尘器,通过换向阀与气室相配合,可以对不同气室内的滤袋同时完成过滤烟气、吹气清理的功能,大大提高了除尘器的效率;通过不同气管上阀门的设置,保证在过滤烟气、吹气清理两种状态下,罐体的封闭性;传送带可以加快输灰的效率;加热器防止灰尘潮湿,粘连在滤袋上。本设计结构紧凑,除尘、清理效果好,工作过程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高效袋式除尘器,包括:罐体1、灰斗2、滤袋3、换向阀4,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的气室5,每个气室5内通过固定杆6悬挂有多个滤袋3,每个滤袋3底部开口处通过连接板7固定在气室5下方,每个气室5顶部均设置开口,所述开口处均设置有换向阀4,换向阀4第一输入口与出气管8相连接,换向阀4第二输入口与吹气管9相连接,换向阀4输出口与开口相连接;所述出气管8末端设置有抽风机10,吹气管9末端设置有吹风机11;所述罐体1底部设置有灰斗2,灰斗2侧壁设置有进气口12。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集尘器13,多个集尘器13并联在进气管14上,进气管14末端与进气口12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烟囱15,所述抽风机10末端与烟囱15相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灰斗2底端设置有输灰管16,输灰管16内设置有传送带17,输灰管16末端设置有卸灰阀18。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灰斗侧壁设置有加热器19。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吹气管上设置有阀门2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阀门20。
当一个气室工作在清理状态时,换向阀第一输入口关闭,第二输入口与输出口导通,吹气管上阀门打开,吹风机工作,向气室内吹气挤压滤袋,将滤袋中灰尘排出。
当一个气室工作在除尘状态时,换向阀第二输入口关闭,吹气管上阀门关闭,换向阀第一输入口与输出口导通,抽风机工作,加速将气室内除尘后的气体从烟囱排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彩娣,未经毛彩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64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