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掺杂的g‑C3N4/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5989.7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306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徐世平;赵玉;孙翔;岳敏;岳钦艳;高宝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7/24 | 分类号: | B01J27/24;B01J35/02;B01J37/02;B01J37/10;C02F1/3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19 | 代理人: | 杨磊 |
地址: | 2501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c3n4 tio2 异质结 光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硫掺杂的g-C3N4/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催化剂的化学组成为硫掺杂的C3N4和TiO2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微观结构中包含有棒状和薄片层结构,棒状和薄片层结构表面分布有TiO2纳米颗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掺杂的g-C3N4/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化学组成中,硫掺杂的C3N4和TiO2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1:(0.5~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硫掺杂的g-C3N4/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的化学组成中,硫掺杂的C3N4和TiO2纳米颗粒的质量比为1:(0.8~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硫掺杂的g-C3N4/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iO2纳米颗粒的平均直径为5-10nm。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硫掺杂的g-C3N4/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通过热缩聚法,将三聚氰胺和三聚硫氰酸混合煅烧,制得硫掺杂的C3N4(S-C3N4);
(2)通过溶剂热法,将钛源与溶剂混合进行水热反应,制得TiO2纳米颗粒;
(3)通过浸渍法,将步骤(1)和(2)制得的S-C3N4和TiO2置于甲醇中超声并混合搅拌,干燥,即得光催化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硫掺杂的g-C3N4/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三聚氰胺和三聚硫氰酸摩尔比为(0.5~2):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硫掺杂的g-C3N4/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煅烧温度为500~580℃,煅烧时间为2~4h。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硫掺杂的g-C3N4/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钛源为钛酸正四丁酯,所述的溶剂为异丙醇;
优选的,钛源与溶剂的体积比为1:(35~45);
优选的,将钛源与溶剂混合后,再逐滴加入去离子水,去离子水与钛源的体积比为(20~40):1,搅拌混合均匀;
优选的,水热反应温度为150~200℃,反应时间为10~15h。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硫掺杂的g-C3N4/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S-C3N4和TiO2的质量比1:(0.5~4);
优选的,S-C3N4和TiO2的总质量与甲醇溶剂的体积比为1:(40-100)g/mL。
10.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硫掺杂的g-C3N4/TiO2异质结光催化剂在光催化降解甲基橙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59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施工用废弃砖块破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制茶的杜仲叶精细粉碎装置
- 具有高光催化活性TiO<sub>2</sub>纳米晶体的制备方法
- 光阳极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 纳米TiO<sub>2</sub>复合水处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化纤用TiO<sub>2</sub>消光剂的配置工艺
- 具有TiO<sub>2</sub>致密层的光阳极的制备方法
- 一种TiO<sub>2</sub>纳米颗粒/TiO<sub>2</sub>纳米管阵列及其应用
- 基于TiO2的擦洗颗粒,以及制备和使用这样的基于TiO2的擦洗颗粒的方法
- 利用紫外辐照在TiO2上固定蛋白并调控细胞亲和性的方法及TiO2‑蛋白产品
- 应用TiO<sub>2</sub>光触媒载体净水装置及TiO<sub>2</sub>光触媒载体的制备方法
- 一种片状硅石/纳米TiO2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