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柴达木盆地盐碱地苜蓿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4801.7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11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彦龙;马玉寿;李世雄;王晓丽;盛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15 | 分类号: | A01G22/1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杨静安 |
地址: | 810000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达木盆地 盐碱地 苜蓿 种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苜蓿种植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柴达木盆地盐碱地苜蓿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甘肃农业大学以前申报的苜蓿开沟深播覆土专利,主要是针对甘肃及其周边低海拔地区苜蓿的种植技术,是通过当年开沟种植后冬季覆土来提高苜蓿第二年的越冬率。
甘肃及其周边低海拔地区,土壤的盐碱度较小,降水相对较多,冬季气温相对较高。但对于高海拔、干旱、寒冷的柴达木盆地盐碱地上种植苜蓿效果不是很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出苗率底,需水量大。
②生长缓慢。
③越冬率底。
④入冬前覆土费工费力。
虽然覆膜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但仍需进一步改进。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达木盆地盐碱地苜蓿种植方法,该方法使用覆膜种植技术的同时添加生物质炭在柴达木盆地种植苜蓿,出苗率高,齐整,苗壮,节约水资源,越冬率高,省工,产量大幅提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柴达木盆地盐碱地苜蓿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施肥和生物质炭,翻整土地,覆膜;
(b)在覆膜的土地上播种耐盐碱苜蓿;
(c)田间管理。
本发明提供的柴达木盆地盐碱地苜蓿种植方法,发明人在柴达木盆地盐碱地中增加施用生物质炭,意外发现,施用生物质炭和覆膜不仅能解决苜蓿越冬问题,并且施用的肥料的量和浇灌的水的次数明显减少,此外,苜蓿的产量还有明显提升。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质炭的用量为200-500kg/hm2。较好地,生物质炭和肥料混合后施用。
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生物质炭的用量可以为200kg/hm2、250kg/hm2、300kg/hm2、350kg/hm2、400kg/hm2、500kg/hm2等等。
进一步地,所述施肥所用的肥料为磷酸二铵,所述施肥用量为50-100kg/hm2。
如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施肥用量可以为50kg/hm2、60kg/hm2、70kg/hm2、80kg/hm2、90kg/hm2、100kg/hm2等等。
进一步地,所述翻整土地采用旋耕。旋耕,利用旋耕机的一种整地方式,旋耕器绕立轴旋转,使切刀将土切碎,达到碎土作用,深度不超过15cm,一般为12-13cm。
进一步地,所述苜蓿的种子为中苜1号。该品种耐盐碱能力较强,在中国西北地区具有较广的种植范围。
优选地,所述播种的种子量为14-16kg/hm2。适宜的播种密度,使得植株更适宜生长。
进一步地,所述播种的行距为30±5cm。
进一步地,所述播种的日期为6月初。
优选地,所述播种后在7月中旬灌溉一次。以稳固和促进幼苗的生长。
进一步地,所述播种后每年的11月中旬冬灌后沟播处理耙平覆土,翌年3月底返青前灌溉一次,以后每隔两个月灌溉一次。
本发明中的田间管理除了本发明限定的灌溉和施肥外,还包括除杂草的步骤,包括种植前的杂草抑制以及后期的除草步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出苗率高、整齐。
(2)当年生长速度快,苗壮;且节约水资源。
(3)越冬率高,当年及第二年生长迅速。
(4)节约入冬前覆土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大学,未经青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48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