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成形空心支板件的无余量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711133963.9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51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卢海涛;吴蓉昆;石晓东;段新民;艾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3/84 | 分类号: | B21D53/84;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崔晓蕾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成形 空心 支板件 余量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钣金成形无余量加工的工艺方法和相应的模具结构设计方案,其特征在于:使用软件(优选UG或DYNAFORM)将产品进行无余量展料,再按照产品的结构尺寸特点,进行2次成形,先初成形,再扣合成形。该技术方案能很好地解决薄壁空心支板的激光易切伤、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加工周期由8天缩减为3天,效率提高60%,合格率由80%提高到100%。且该加工方法简单、精巧,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提供一种适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后机匣产品中薄壁成形空心支板件的无余量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后机匣结构中,某空心支板产品起支撑、整流作用,材料为薄板(厚度0.8mm)镍基高温合金GH536,半封闭结构,截面为近抛物线形,两端头为空间异形,其结构如图1所示。常用的加工工艺方法为先弯曲,再扣合,最后再通过三维激光进行两端的切割,在激光切割时产品防护困难,容易切伤产品,且三维激光切割效率较低。
针对产品结构特点,本发明通过采用无余量展料,实现无余量加工,省去三维激光切割,避免了切伤,加工效率也可大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钣金成形无余量加工的工艺方法和相应的模具结构设计方案。该技术方案能很好地解决薄壁空心支板的激光易切伤、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加工周期由8天缩减为3天,效率提高60%,合格率由80%提高到100%。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薄壁成形空心支板件的无余量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使用软件(优选UG或DYNAFORM)将产品进行无余量展料,再按照产品的结构尺寸特点,进行2次成形,先初成形,再扣合成形。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为了防止产品在成形加工过程中产生偏移,造成产品尺寸超差,进行无余量展料时,在展料图的横向对称的中间部位分别增加一处向外伸出的定位凸耳。所述定位凸耳的宽度14~16mm,长度16~20mm,头部可为长方形或圆形,在每个凸耳上有一个Ф6mm的圆孔。
所述初成形是将产品除去横向对称的中间R部位型面外,其余部分型面均按产品设计图纸最终要求型面成形出,而横向对称的中间R部位型面按与产品设计图纸R部位型面相反的方向成形,按此时的产品属于一种敞开的大致平面状态。
初成形所采用的模具由下模板、上模板、导柱、导套、螺钉、下模、上模、定位销和销钉组成,其中:上模板通过螺钉、销钉与上模连接,下模板通过螺钉、销钉与下模连接,使用时,将上模置于下模上,下模板设有导柱,上模板设有与之对应的导套,采用导柱、导套进行精确导向;下模上还设有定位销,其位置与展料图上两个定位凸耳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扣合成形是通过对产品横向对称的中间R部位进行局部成形,达到产品扣合封闭的目的,此时的产品型面属于设计图纸最终要求状态。
本发明所述无余量加工工艺,特别适合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后机匣产品中的空心支板件结构及类似结构的其它产品。
本发明所述无余量加工工艺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并推广到其它型别产品生产加工中。由于钣金成形工艺的应用极其广泛,这种无余量加工方法又简单、精巧,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空心支板结构示意图。
图2空心支板无余量展料设计示意图。
图3初成形模具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4初成形模具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附图标记:1.下模板,2.上模板,3.导柱,4.导套,5.螺钉,6.下模,7.上模,8.定位销,9.销钉,10.定位凸耳。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39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