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有倒角结构的叶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3950.1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46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董平;林洪飞;郑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8;G06T17/00;F01D5/30;G06F113/08;G06F119/14;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倒角 结构 叶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倒角结构的叶轮,包括叶片和轮毂,叶片和轮毂之间有倒角结构,倒角半径沿中弧线变化,叶背前缘倒角半径为δBL和叶盆前缘倒角半径为δPL取值为前缘内切圆半径的10%到30%。叶背最大倒角半径δBmax和叶盆最大倒角半径δPmax取值为叶片最大内切圆半径的30%到50%。叶背尾缘倒角半径为δBT和叶盆尾缘倒角半径为δPT取值为尾缘内切圆半径的10%到30%。将6个位置的倒角半径通过给定曲线进行光滑连接得到一种带有倒角结构的叶轮机械。本发明的叶轮机械带有的特殊倒角结构削弱了前缘马蹄涡的强度;增加了吸力面低压区的面积,延迟了通道涡的形成和发展;削弱了通道涡和壁角涡的掺混,可以明显改善角区流动,降低流动损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叶轮,特别是一种带有倒角结构的叶轮。
背景技术
随着叶轮机械相关技术的发展,叶片与端壁交汇区的流动越来越值得关注,该处的流动通常会导致角区分离,引起性能恶化。在叶根处加上叶根倒角是最常规的处理方式。但常规叶根倒角的存在主要是出于避免应力集中等结构工艺方面的考量,其倒角半径一般沿流程不变。
近年来,针对叶片与端壁交汇区造型的处理出现了一种新的技术,即叶身端壁融合技术。但其造型过程中参考的附面层厚度并不准确,而且严重依赖来流状态,其沿流程取的各个截面进行连接后,导致倒角半径沿流程的变化并不光滑。中弧线是叶片设计的重要基准之一,也是截面线离散的依据,对叶片造型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中弧线的微小误差都可能导致最后的叶片型面不光顺,以中弧线为参考进行倒角结构的设计,沿流程合理布置倒角半径,使倒角半径分布更加光顺,可以提高发动机叶片的气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组织角区流动,削弱或消除角区分离,带有依据叶型中弧线设计的、倒角结构具有变化半径的叶轮。
本发明实现方式如下:
一种带有倒角结构的叶轮,包括叶片和轮毂,叶片和轮毂之间有倒角结构,叶片的叶背侧倒角半径的变化曲线满足:
其中:
δB(0)=δBL δB(1)=δBT δB(uBmax)=δBmax
叶盆侧倒角半径的变化曲线满足:
其中:
δP(0)=δPL δP(1)=δPT δp(uPmax)=δPmax
其中,叶背前缘倒角半径δBL和叶盆前缘倒角半径δPL取值均为前缘内切圆半径RL的10%到30%;叶背最大倒角半径δBmax和叶盆最大倒角半径δPmax取值均为最大内切圆半径Rmax的30%到50%;叶背尾缘倒角半径δBT和叶盆尾缘倒角半径δPT取值均为尾缘内切圆半径RT的10%到30%;u为任意位置所处弧长百分比的相对位置,取值范围为0到1,uBmax和uPmax为叶背最大倒角半径点和叶盆最大倒角半径点处的弧长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39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