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猕猴桃软腐病的综合防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1133440.4 申请日: 2017-11-16
公开(公告)号: CN107926405B 公开(公告)日: 2022-02-18
发明(设计)人: 王瑞;马超;张起;曹森;吴文能;雷霁卿;李苇洁;姚松林;龙秀琴;黄亚欣;吉宁;陈泰安 申请(专利权)人: 贵阳学院;贵州省贵阳市鹏盛通农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13/02 分类号: A01G13/02;A01G13/00;A01G17/00
代理公司: 贵阳春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09 代理人: 杨云
地址: 550005 贵州*** 国省代码: 贵州;5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猕猴桃 软腐 综合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猕猴桃软腐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包括冬季清园、春季萌芽前、花蕾初期使用合理的农药进行预防,壮花,落花80‑90%后使用合理杀菌剂+杀虫剂防控,坐果10‑30天,使用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浸果方式处理幼果,然后套袋,果实采摘后方可取袋,且迅速喷施杀菌剂。本发明使用果实套袋阻碍猕猴桃软腐病致病菌侵染,使用具有透光性套袋保证果实在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确保果实品质。若使用塑料薄膜套袋,还有利于提高果实采摘、分级效率。该方法在保证猕猴桃鲜果品质的前提下,高效解决猕猴桃软腐病,并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尤其适用于猕猴桃萌芽期、花期、幼果及果实膨大期连续多雨、湿度大的区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猕猴桃软腐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软腐病是近年来危害中国猕猴桃产业的又一重大病害。近年来,在贵州、四川、陕西、江西等省份猕猴桃主产区普遍发生,对果实品质和采后贮运造成极大危害。早上上世纪80年代,新西兰、意大利等国家就有该病害的报道。目前,包括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发现该病害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sp.为主要致病菌。上述两种致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壳在枝干上越冬,越冬后的菌丝体分省孢子器至翌年春季恢复活动。传播途径主要为风媒、雨媒,虫媒传播也有报道。该病害在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多雨地区危害尤为严重。在类似贵州四、五、六月多雨的省份,更为利于该病害的传播。因此该病害的防控应该进行综合防控。

果实套袋是一种有效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方法。但在大多数水果种植过程中使用不透光套袋,导致果实光合作用受到抑制,采后品质(可溶性固形物、干物质、果肉色泽、香气)降低。王井田等研究表明,在猕猴桃幼果期进行套袋,可有效防控猕猴桃果实腐烂病,但会导致果肉颜色变浅,降低品质。

王井田,刘达富,余良水,张亚波.套袋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17,37(1):55-58.

为提高其商品性,可通过提前去袋(采前1个月或半个月摘袋)的方式解决,但这种方式增大了人工成本的投入。

课题组通过:(1)果园分生孢子捕捉(20天/次);,(2)坐果25天套袋,按计划拆袋(10天/次);(3)定期喷施杀菌、杀虫剂(2015年-2017年):通过冬季清园,在花蕾初期、落花90%、花后15-20天、50-55天、80-85天、110-115天交替喷施代森锰锌、异菌脲、甲基拖布津、咪鲜胺锰盐、吡虫啉、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菌、杀虫剂。通过采后货架检验发现,仅能将果实软腐病发病率降至27%,推测为致病菌反复侵染所致。但通过套袋方式可将软腐病发病率降至8%以内。通过选用透气塑料薄膜袋、白色半透明薄蜡质木浆纸袋,不仅可有效降低软腐病发病率,相对于不透光套袋可大幅提高果实品质,果实干物质、色泽及可溶性固形物与未套袋果实无明显差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1)猕猴桃软腐病致病菌在果园具有长时间潜伏性;2)猕猴桃软腐病致病菌可通过风、雨和虫媒传播;3)大量使用农药导致违背食品安全;4)使用不透光果实套袋,阻碍果实在生长过程中的光合作用,降低果实品质,本发明提供一种猕猴桃软腐病的综合防控方法。

本发明集成:1)高效杀菌、杀虫剂防控;2)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催花、壮果;3)使用具有透光性的果实套袋,在有效阻碍致病菌侵染同时,保证果实品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猕猴桃软腐病的综合防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冬季清园时,使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全园喷施;

2)立春、萌芽前,使用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全园喷施;

3)花蕾初期,地面和主干喷施杀菌剂,两蔓喷施杀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4)落花80-90%,全园喷施杀菌剂和杀虫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学院;贵州省贵阳市鹏盛通农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未经贵阳学院;贵州省贵阳市鹏盛通农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3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