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淋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3385.9 | 申请日: | 201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48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孙自学;王祖龙;王诗琦;陈如兵;马慧杰;赵盼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45 | 分类号: | A61K36/8945;A61P13/00;A61K33/12;A61K35/10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46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肾亏 慢性 淋病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淋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怀牛膝40‑50g、生山药25‑35g、茯苓25‑35g、金钱草25‑35g、王不留行25‑35g、滑石10‑20g、生甘草10‑20g、琥珀3g。本发明中药稳定可靠,治疗效果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在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淋病上,能明显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改善尿道瘙痒、尿道刺痛、尿道脓性分泌物等症状,为脾肾亏虚型慢性淋病提供了良好的治疗条件,有效率达到92.73%,复发率低至37.84%,是中医药学上的一大创造,有实际的临床意义,是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淋病药物上的一大创新,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淋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淋病是指由淋病双球菌感染所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分为急性淋病和慢性淋病。其特点是,以尿道炎多见,出现尿急、尿痛、尿频、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淋病主要通过性交直接接触传染,偶可通过带菌的衣物、便桶、浴盆等间接传染。淋球菌感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为性活跃的中青年。现代医学称之为“淋菌性尿道炎”,认为其发病机制为淋球菌侵入尿道引起粘膜红肿之炎性改变。祖国医学对于淋病的研究起步较早,历代医家有较为全面的论述。淋病一般可归属于中医学“淋证”、“淋浊”、“精浊”、“毒淋”等范畴。中医文献中的淋证是广义的泌尿系统疾病的总称,指排尿不畅,点滴而下,甚或茎中作痛。近代中医多将淋病称为“毒淋”或“花柳毒淋”。
本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是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其中以欧美及非洲一些国家患病率较高,其中又以男性发病率最高,而女性带菌率最高。近年来人们受到环境污染、膏粱厚味、精神压力的冲击,致使脾肾功能受到损伤,脾失健运、肾脏亏虚已成为慢性淋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临床医家从湿热论治慢行淋病仍有部分患者疗效不佳,或为忽视了脾失健运、肾脏亏虚亦常致慢性淋病反复发作这一重要原因。多种复杂的原因导致该病临床治疗难度的增大。
淋病以多原因、长病程、难治愈等为临床特征,给患者的健康、精神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感染淋病后,如果未经正规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即可转为慢性淋病,此时淋球菌可以长期隐藏在各腺体深处,患者体温正常,除腰酸等不适之外,很少有其他症状,但是患者在高热、酗酒或过度疲劳等抵抗力减低时可产生尿道炎症状,甚至可以引起这种慢性感染的急性发作,引起下腹疼痛、低烧及性交困难等症状。而本发明采用中医中药疗法,紧抓慢性淋病发病的主要病机,以健脾补肾,提高机体免疫力为主,兼以清热化湿、活血通淋。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健脾补肾类药物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一定作用。本发明通过运用健脾补肾类药物改善人体免疫力,合用活血通淋药等,从而达到抗菌消炎的目的,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淋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可有效解决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淋病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淋病的中药,包括以下重量计的原料药物:怀牛膝40-50g、生山药25-35g、茯苓25-35g、金钱草25-35g、王不留行25-35g、滑石10-20g、生甘草10-20g、琥珀3g。
所述的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淋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是将除琥珀外的其它原料药物混合在一起,放入容器中,加水700-900ml浸泡20-30分钟,武火煎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25分钟,过滤,留滤液,再加入琥珀,搅拌均匀,即得。
本发明采用纯天然的原料中草药物制成,各种药物之间有机配合,协同增效,配制合理,原料丰富,方法简单,服用方便,疗效佳,成本低,是治疗脾肾亏虚型慢性淋病药物上的一大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未经河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33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