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压痕典型区域微转动调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2451.0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07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庆生;刘志远;刘扶庆;郭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40 | 分类号: | G01N3/40;G01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压痕 典型 区域 转动 平台 | ||
1.纳米压痕典型区域微转动调平台,其特征在于:台体(1)为调平台的主体结构,台体(1)的上部中心处开有第一圆柱形容置洞(2),台体(1)与第一圆柱形容置洞(2)之间开有第一通孔(3)和第四通孔(6),第一通孔(3)的径向和第四通孔(6)的径向之间的夹角为90°;与第一通孔(3)对侧的第一圆柱形容置洞(2)上设有通孔第二通孔(4)、第三通孔(5),与第四通孔(6)对侧的第一圆柱形容置洞(2)上设有第五通孔(7)和第六通孔(8);台体(1)的下部中心处开有矩形容置洞(10),矩形容置洞(10)内均布有第七通孔(11)、第八通孔(12)、第九通孔(13)和第十通孔(14);通孔内均布有螺纹,螺纹与顶丝相配合;试样杯(15)放置在第一圆柱形容置洞(2)内,试样杯(15)与第一圆柱形容置洞(2)等高,试样杯(15)的外直径小于第一圆柱形容置洞(2)的内直径,试样杯(15)的上部中心开有第二圆柱形容置洞(16);盖板(17)的中心处开有观察窗(18);台体(1)的四角处开有连接孔(19,20,21,22),盖板(17)的四角处开有连接孔(23,24,25,26),台体(1)的连接孔(19,20,21,22)与盖板(17)的连接孔(23,24,25,26)通过螺栓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压痕典型区域微转动调平台,其特征在于:第二通孔(4)和第三通孔(5)的高差,第五通孔(7)和第六通孔(8)的高差为3至15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压痕典型区域微转动调平台,其特征在于:试样杯(15)的材质为耐磨不锈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压痕典型区域微转动调平台,其特征在于:试样杯(15)的外直径小于容置洞内直径1至2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压痕典型区域微转动调平台,其特征在于:盖板厚度1至2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压痕典型区域微转动调平台,其特征在于:典型区域微转动调平台进行实验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将被测试样镶嵌在第二圆柱形容置洞(16)中,通过研磨、抛光,使得被测试样上表面同试样杯(15)上边缘在同一平面;将试样杯(15)装入第一圆柱形容置洞(2)中,通过螺栓连接台体(1)上的连接孔(19-22)与盖板(17)上的连接孔(23-26),用扭矩螺丝刀顶紧所有通孔(3-8、11-14)中顶丝;卸掉盖板(17),将台体(1)放入纳米压痕仪的卡台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尺度正方形待测区域;
分别聚焦待测区域水平左右侧中心点A和B,当A高于B时,用螺丝刀顶紧第三通孔(5)的顶丝直到A和B同高,当A低于B时,用螺丝刀顶紧第五通孔(7)的顶丝直到A和B同高;分别聚焦待测区域上下侧中心点C和D,当观察到C高于D时,用普通螺丝刀顶紧第七通孔(11)中顶丝直到C和D同高;当观察到C低于D时,用普通螺丝刀顶紧第八通孔(12)中顶丝直到C和D同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压痕典型区域微转动调平台,其特征在于:扭矩螺丝刀使用扭矩不大于0.4牛·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压痕典型区域微转动调平台,其特征在于:微尺度正方形待测区域边长为100微米至500微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245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膨胀接头测试设备
- 下一篇:微纳米非均匀材料界面相形貌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