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余热锅炉工艺气调节阀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1000.5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69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杰;谢金芳;安兵涛;时明伟;胡涛;辛妍;于槟恺;索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化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44 | 分类号: | F16K11/044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张雅丁 |
地址: | 100076 北京市大兴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热 锅炉 工艺 调节 | ||
本发明涉及阀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余热锅炉工艺气调节阀,包括由阀芯、阀座、内筒及密封环组成的中心管工艺气腔体,和由管板、外筒、锥筒及内筒组成的换热管工艺气腔体。低温换热管工艺气经过换热管工艺气腔体后,与流经中心管工艺气腔体的高温中心管工艺气充分混合均匀,能够保证调节阀出口处的工艺气温度稳定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阀门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余热锅炉工艺气调节阀。
背景技术
管壳式余热锅炉由于其结构简单,可以回收高温高压气体热量,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尤其在煤制合成氨、甲醇及天然气等行业,由于工艺过程的需要,为了达到高的反应效率,需要控制工艺气经余热锅炉换热后的温度。在管壳式余热锅炉中设置绝热中心管,高温工艺气经过中心管后温度基本不降低,然后与经过换热管的降温后的工艺气体混合。而调节工艺气出口温度的方法一般为在中心管出口处设置调节阀门,通过控制经过中心管的高温气体的流量,来调节出口温度。
目前,普遍采用的余热锅炉出口调节阀为单向调节,即只控制流经中心管高温气体流量。但是,此种做法调节手段单一,同时无法保证低温气体和高温气体混合均匀,若余热锅炉出口温度混合不均匀,则会影响后续工艺的正常运行,可能产生设备超温或后系统催化剂反应效率低下等问题。
迄今还未见有关既能将流经中心管的高温工艺气和流经换热管的低温工艺气混合均匀,又能实现中心管和换热管工艺气流量双调节的余热锅炉工艺气调节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余热锅炉工艺气调节阀,实现中心管和换热管工艺气流量双调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余热锅炉工艺气调节阀,包括阀芯、阀座、管板、换热管、外筒、锥筒、内筒和密封环;
所述的阀芯包括阀瓣、筋板、阀套、阀杆、固定板I及滑轨;
所述的阀瓣为圆形平板,阀杆的一端固定设于阀瓣的中心位置,阀杆的轴线与阀瓣垂直;
所述的筋板为长方形平板,共有四块,以阀杆为轴,分别间隔90°设于阀杆的侧面,四块筋板均与阀瓣垂直;
所述的阀套为圆筒形状,设于筋板的外侧,与阀杆同轴;
所述的固定板I均匀设于阀套的上沿内侧,在每个固定板I上设有圆孔,固定板I与阀杆的轴线垂直;
所述的滑轨均匀设于阀套的外壁上,与阀套的轴线平行;
所述的管板包括中心管、平板和肘节;所述的平板为圆环形状,在平板的内圆周处设置中心管,在平板的外圆周处设置肘节,所述的中心管、平板和肘节同轴;
所述的锥筒包括外套和挡圈;所述的外套为喇叭口形状,挡圈为圆环形状;挡圈设于外套直径较小的一端,与外套同轴;
所述的内筒包括内筒套和滑轨套;所述的滑轨套设于内筒套的侧壁上,沿内筒套的轴向布置;
所述的密封环包括圆环和固定板II,固定板II设于圆环的内沿上;所述固定板II的形状、个数均与固定板I相同;
所述的阀芯设于内筒的内侧,滑轨在滑轨套内沿轴向往复运动;
所述外筒的一端与肘节焊接固定,外筒的另一端与锥筒的外套直径较大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
所述内筒套的底端与中心管焊接固定,内筒套的顶端位于外筒内;
所述的阀座为圆管形状,设于中心管的内部,与中心管的内壁相连;
所述的阀芯位于内筒的内部,滑轨与滑轨套配合安装;所述的密封环设于阀套的上沿,密封环上的固定板II与阀芯的固定板I通过螺栓匹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化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化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10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