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喷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1130084.0 | 申请日: | 2017-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8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真一;片仓孝浩;须贝圭吾;酒井宽文;佐野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64/112 | 分类号: | B29C64/112;B29C64/209;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苏萌萌;权太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喷出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改进流体喷出装置中的部件的拆装结构的技术。流体喷出装置具备:收纳室,其具有喷出流体的喷出口;移动体,其在收纳室内具有与喷出口对置的前端部,向远离喷出口的方向移动,又向朝向喷出口的方向移动,以使流体从喷出口流出;驱动机构,其隔着移动体而位于喷出口的相反侧,并进行拉动移动体以远离喷出口的动作和按压移动体以向喷出口侧移动的动作;以及连结部件,其将移动体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结于驱动机构。连结部件具有施力部,施力部对移动体施加朝向驱动机构的方向的弹力,在将移动体按压到连结部件的同时,以使移动体能够向朝向喷出口的方向弹性移位的状态而支承移动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喷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提出有从喷出口喷出流体的各种流体喷出装置。例如,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液滴射出装置,其在作为收纳室的液室中,使作为移动体的柱塞往复移动,从而使射出液从作为喷出口的射出口射出。这种利用了移动体的往复动作的流体的喷出机构有时也会被应用于喷出油墨从而制作印刷物的喷墨打印机、喷出液体材料从而造形出立体物的三维造形装置。
在上述的具备移动体的流体喷出装置中,为了进行维护或调整,有时需要对移动体进行更换。在这样的移动体的更换作业中,优选为,能够简便地对移动体进行拆装。并且,在经过了这样的拆装更换后,还优选为,能够抑制移动体相对于喷出口的位置偏移。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柱塞被构成为能够相对于连结臂拆装。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关于简化柱塞的更换作业、抑制柱塞的位置偏移,并未作特别考虑。这样一来,关于流体喷出装置中的部件的拆装结构,依然存有改进的余地。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301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发明,能够以如下的方式来实现。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流体喷出装置。该流体喷出装置具备收纳室、移动体、驱动机构、以及连结部件。上述收纳室收纳流体。上述收纳室具有喷出上述流体的喷出口。上述移动体在上述收纳室内具有与上述喷出口对置的前端部。上述移动体向远离上述喷出口的方向移动,又向朝向上述喷出口的方向移动,以使上述流体从上述喷出口流出。上述驱动机构隔着上述移动体而位于上述喷出口的相反侧,并进行拉动上述移动体以使上述前端部远离上述喷出口的动作和按压上述移动体以使上述前端部向上述喷出口侧移动的动作。上述连结部件将上述移动体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连结于上述驱动机构。上述连结部件具有施力部,该施力部对上述移动体施加朝向上述驱动机构的方向的弹力,并且在将上述移动体按压到上述连结部件的同时,以使上述移动体能够向朝向上述喷出口的方向弹性移位的状态而支承上述移动体。
根据该方式的流体喷出装置,通过施力部的弹性变形,而使移动体相对于连结部件的拆装变得简单。
[2]在上述方式的流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上述移动体在上述移动体的中心轴上具有上述前端部,并且在上述中心轴上具有位于与上述前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后端部,上述施力部对上述后端部施加上述弹力,上述连结部件通过上述施力部的弹性变形,而以上述前端部在与上述中心轴交叉的方向上弹性移位的状态来保持上述移动体。
根据该方式的流体喷出装置,能够通过施力部的弹力来调整移动体的前端部相对于喷出口的位置,从而吸收移动体的前端部相对于喷出口的位置偏移误差。
[3]在上述方式的流体喷出装置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上述移动体在朝向上述喷出口移动时,上述前端部将上述喷出口封闭。
根据该方式的流体喷出装置,即使在产生了移动体相对于喷出口的位置偏移误差的情况下,移动体的前端部也会以将喷出口封闭的方式而弹性移位,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移动体的位置偏移误差引起的缺陷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未经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1130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北方耐低温熊本牡蛎新品系的培育方法
- 下一篇:海洋芽孢杆菌及其应用